「蝴蝶效應」創作自述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振動到形成颱風,這種同時具有因果連鎖反應和混沌 系統的情況貼切地描述了繪畫過程。
 
從《掀裙》到《蝴蝶》再到《鹿角枝與鹿角蕨》、《鹿角蕨與鹿角枝》。蝴蝶效應 在裡面運行,文化意象、迷因、風格、畫面組織方式都在裡面。第一個靈感- 開頭先鎖定一個「概念」是具體的(具象的),沒有多餘畫面的構思就開局任其 發展,下一張與上一張其實也會產生這種聯繫,因為效應可以跨單圖,如果沒 有概念作為開局,會變成純抽象的遊戲,納入具象在其中對我來說會讓遊戲更有趣,而是我要做的東西是在那範圍裡面。
 
關於對話的機制,當它是什麼我就想它不是什麼?當它什麼都不是我就想它是 什麼?這就是折磨人的地方,反反覆覆咀嚼、反芻著。看它是什麼時,搞的四 不像;看它不是什麼時,弄的似是而非。那什麼時候畫完,沒有嚴謹定義的畫 完,只有恰到好處,恰恰。
 
那風格是什麼?風格也是遊戲的一部份。但蝴蝶效應也不是擲骰子、不是達達 那種無意義的隨機。是帶有判斷、決定、因果、時間線的。相對隨機的擲骰 子,是比較像下棋或桌遊的,與觀察畫面產生反應對話的反芻機制,當畫到一 個階段會慢慢找到這張畫的遊戲規則:「喔!原來要玩這個啊。」
 
每一張畫有自己的格局。「繆思牆」、「荒謬劇」與「蝴蝶效應」只是切入角度不 同的探討方式。蝴蝶效應是與時間有關的,透過顏料層可以保留對話的痕跡, 一種反應與對話過程,顏料層之間的關係就像錄音機,將其因果保留下來,就 像是已完成的棋局被保留下來,保留每一步的當下那一刻的決定。
139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