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自轉和公轉》展覽專訪:無意識的創作,是每個生命體無法抗拒的型態!

張以潔, LaVie
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自轉和公轉》展覽專訪:無意識的創作,是每個生命體無法抗拒的型態!

繼2020年關渡美術館《存在の細語》,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今年9月再度來台舉辦個展,於安卓藝術展出《自轉和公轉》。從個人內心的自轉省思,到與他人和社會的公轉連結,帶領觀眾從「運動態」的思維,重新思考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如同展名《自轉和公轉》,大卷伸嗣每次來台灣也都以安卓藝術為中心,在周圍公轉探索。相隔4年再度訪台,許多過去造訪的餐廳因疫情熄燈,他感到有些寂寞,「場所、食物和記憶,都是連結在一起的。」他笑 了笑,「還有按摩。」沒想到前幾天走進一間按摩店,師傅卻是印尼人,按摩體驗和過往台灣師傅大不相同。他提起現今各國的諸多勞動由外籍人士承接,但該項工作的職人精神能否跟著傳承,這中間的關係值得深思。

 

〈迴響系列:水晶計畫〉以修正液為媒材,將原本「消除」的意義轉化為「創造」。(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迴響系列:水晶計畫〉以修正液為媒材,將原本「消除」的意義轉化為「創造」。(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從觀光日常,聊到記憶與工作精神的存在。而存在,確實是大卷伸嗣一再探討的命題。出生於岐阜,他的老家在都市開發中消失;家裡經營訂製西服店,但身為長子的他為投身藝術放棄繼承家業,所以店面不得不關閉,老家商店街很快就被夷為平地。「當別人問我:你是誰?我沒有繼承家業,我的地址也沒了,沒有任何一個穩定的東西,感覺像浮萍一樣飄浮著,所以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代表作《迴響》系列,即是他探討存在的最初作品,透過無限蔓延的花卉圖案,辯證存在的逝去與永恆。

每次個展也都以不同主題引領大眾思考存在為何,2020年關渡美術館《存在の細語》用消失的語言比喻,2023年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真空的搖曳》將人體比擬為容器、成都A4美術館《靈韵之光》則透過光探索存在的不同樣態。這次在安卓藝術展出《自轉和公轉》,他試圖以「運動態」的角度,詮釋個體存在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大卷伸嗣作品〈邊界的漲落#3〉。(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大卷伸嗣作品〈邊界的漲落#3〉。(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保持平衡」與「破壞平衡」的運動態

展名靈感源自一次大卷伸嗣和編舞家中村恩惠的聊天,對方提起雕塑家卡蜜兒.克勞岱(Camille Claudel)的作品〈華爾滋〉。「她告訴我,華爾滋是兩人的關係,身體需要靠著彼此,然後逐漸加速,當加速度越來越快,會越來越看不清楚周圍環境,漸漸只能看到自己的軸心。」這席話剛好切中大卷伸嗣近年一直在思考的「運動態」。

大學就讀雕塑系的他,發現雕塑界並非以「物體為靜止」的方式看待雕塑,而是在一個空間中,因為擁有與空間互動的元素而成立。因此,雕塑如何「保持平衡」與「破壞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頗為抽象的概念,他以人體為例,人要往前走得先向前傾倒、破壞平衡,若同時伸出一隻腳,就能再次保持平衡,這就是最基礎的運動態。他認為,小至個人,大至社會,都是以這樣的運動態運作。好比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就是某種均衡被破壞,因而往某個方向動了起來,整個世界都被牽動。

 

大卷伸嗣作品〈籽:結〉。(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大卷伸嗣作品〈籽:結〉。(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展覽共有21件裝置、雕塑、繪畫作品,動線從大卷伸嗣的內心自轉出發,一路擴展到與外在世界的公轉,最後收斂在宇宙創世的宏觀。有趣的是,《自轉和公轉》這個展名,他直到最後一刻才確認。「我總是會等到最後的極限點,在這之前不斷地尋找答案。名字要是不最後才取的話,有可能在創作過程中,就往別條路偏掉了。」他是相當在意取名的藝術家,連女兒的名字,也是在出生之後看著她的臉,才有辦法取名。至於想好名字的時間,一樣是在報戶口的最後一刻。

 

〈華爾滋〉共有15片大小不等的黃銅懸掛於展間。(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華爾滋〉共有15片大小不等的黃銅懸掛於展間。(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拓印潮汐詮釋自轉和公轉

和卡蜜兒〈華爾滋〉雕塑的同名裝置作品,為此次展覽最大型的裝置,共有15片大小不等的黃銅懸掛於展間。大卷伸嗣最先從草圖發想,畫上了數個會晃、會旋轉的圓盤狀物件。為了表述月亮與地球在自轉與公轉的關係,想到也許可以用「中間吊線、兩邊吊東西」的懸掛方式,但始終覺得關係性不對。一天,他向助手說:「我們去敲海邊的東西吧!」一行人於傍晚拿著鎚頭,在海岸的石頭上敲打黃銅,不僅引起遊客圍觀,連警車都來關切。他笑說,「我們就偷偷敲,花了1個小時,然後偷偷帶回家。看了看就覺得,這果然很有趣!」

 

〈華爾滋〉創作過程。(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華爾滋〉創作過程。(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他進一步解釋,潮汐和地球自轉與月球公轉的原理有關,潮汐形塑了海岸線,把黃銅放在被海浪磨出來的石頭上敲打,就像把潮汐的樣子拓印、轉移了過來。15個黃銅片呼應月亮每15天滿月一 次,每片的形狀和敲打的紋路都不盡相同。不平的表面,讓觀者透過反射看到的 世界,也是各種扭曲。裝置上方裝有馬達,黃銅會緩慢自轉,穿梭其中的觀眾繞著它公轉;但當觀眾凝視著某片黃銅時,被映照在黃銅內的觀眾倒影,又成了自轉的一環,周圍世界反而在公轉。

 

大卷伸嗣在海岸的石頭上敲打黃銅片,並由15片黃銅構成作品〈華爾滋〉,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出的世界也是各種扭曲。(攝影:蔡耀徵)
大卷伸嗣在海岸的石頭上敲打黃銅片,並由15片黃銅構成作品〈華爾滋〉,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出的世界也是各種扭曲。(攝影:蔡耀徵)

無意識創作是生命體無法抗拒的型態

大卷伸嗣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臨時記錄在別處的草圖,也會剪貼過來放入;擅長以光影營造裝置效果的他,有好幾頁也記滿精細的打光時間表。不禁好奇,是否每一 件作品都是從草圖階段開始?他表示草稿是方法其一, 有時也會直接作畫。〈闇繪〉即是在黑暗的工作室裡,聽著雨聲等外界訊息,透過眼睛以外的其他感官,無意識地不斷作畫,直至顏料乾涸。不過若是真的等顏料自然乾燥可能要1個月,因此他加入硬化劑,冬天大約8小時就會凝固。畫布上的顏料由於有些沒有混合完全,會在一片黑中突然出現一抹紅或藍的有趣狀態。

 

〈闇繪〉為大卷伸嗣在黑暗的工作室,倚靠著外界雨聲等視覺以外的感官,所畫出來的油彩畫作品。(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闇繪〉為大卷伸嗣在黑暗的工作室,倚靠著外界雨聲等視覺以外的感官,所畫出來的油彩畫作品。(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畫〈闇繪〉時,大卷伸嗣的身體同時也在無意識「創作」。總是邊作畫邊嚼口香糖的他,一次就嚼10顆,且一嚼就是7小時以上,「嘴巴是一個分不出是外面還是裡面的空間,在這個曖昧的領域,我好像在把一團東西一直揉一直揉,最後揉出了一個形態。」展廳入口處的〈感官氣泡:漂浮的片段〉雕塑,即是取材自嚼完的口香糖形體。大約3、5年前,他開始有收藏嚼完的口香糖的習慣,把它們一個一個插在針上,放入盒子後冰在冷凍庫,「有次被太太發現,被罵了,全部都被丟掉了。」他笑說,「現在還有喔,改成放在學校的冰箱。」

 

大卷伸嗣經常在每日4小時開車通勤途中與創作時嚼口香糖,〈感官氣泡:漂浮的片段〉的紅色版本象徵從他嘴裡吐出口香糖時,就像從身體吐出一個似我非我物體的感覺;另有黑色版本,代表口腔內像是「黑洞」的虛無狀態。(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大卷伸嗣經常在每日4小時開車通勤途中與創作時嚼口香糖,〈感官氣泡:漂浮的片段〉的紅色版本象徵從他嘴裡吐出口香糖時,就像從身體吐出一個似我非我物體的感覺;另有黑色版本,代表口腔內像是「黑洞」的虛無狀態。(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展間最深處近11公尺寬的巨幅繪畫〈創世〉,創作方法又不同了,並非由大卷伸嗣本人作畫,而是把一群人當作繪畫道具的嘗試。在日本311地震後,他意識到世界是如此容易損壞,令他反思「要怎麼樣再把世界創造出來?」於是他先帶領學員們研究宇宙學家的創世理論,再用蠟筆練習,不斷用不同顏色覆蓋畫紙,儘管想消除上個顏色,終究會留下痕跡。最後他在岐阜市民文化中心立了約6塊板子,把球或線等平常不會用來作畫的物件沾上顏料,直接砸到板子上,甚至也讓人體沾滿顏料撞上去,透過這樣的運動,呈現宇宙的初始爆炸。「我想要把無意識的東西加到作品裡,因為有意識去做的作品感覺有點無聊,你會去尋求一個完成度,尋求所謂的終點。這樣無意識的創作,是每個人原本就擁有的能力,是作為生命體無法抗拒的形態。」

 

〈創世〉運用了許多平常不會用來作畫的工具,將各種媒材沾染顏料後砸在畫板上,透過運動態描繪宇宙的初始爆炸。(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創世〉運用了許多平常不會用來作畫的工具,將各種媒材沾染顏料後砸在畫板上,透過運動態描繪宇宙的初始爆炸。(攝影:Choc Cat、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藝術家有時候會故意犯錯

生命體的存在意義,如今在AI等科技發展下更添複雜,面對AI精進飛快的創作能力,什麼是藝術家的存在意義?又能怎麼看待AI的存在?大卷伸嗣認為可以把「人類」和「AI」分開來看,讓AI去做AI的進步、人類去做人類的進化,但是當人類不再思考、不再進化,而AI卻一直在前進,那就是人類有問題了。

「人身為人,有時卻比AI還失去了作為人的樣子;有的AI是以很純粹的心態去學習,甚至比人還更有人性。」他也提到,AI的思考經常是「如何不要產生錯誤」,「但藝術家有時候就是會刻意去犯錯,這就是藝術家有趣的地方。如果下令AI把方形塗黑,它就乖乖塗黑,那就不好玩了。一個有點歪掉的四方形,也比一個方方正正的有趣。與其說我們去教AI,不如讓它偶爾出個錯誤或意外,會比較有趣呢。」持續思考的人類,也會犯錯的AI,殊異的存在也正在自轉與公轉中,映照出難以算計的世界樣貌。

 

相隔4年再度來台灣舉辦個展的大卷伸嗣,邀請觀眾一同以「運動態」的思維,看待自身存在與外在世界的關係。(攝影:蔡耀徵)
相隔4年再度來台灣舉辦個展的大卷伸嗣,邀請觀眾一同以「運動態」的思維,看待自身存在與外在世界的關係。(攝影:蔡耀徵)
/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