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近來在關渡美術館舉行首度在台個展《潮汐時間表》,畫作來自她童年的真實生活,當時她住在外婆家的老屋,整個村莊每到滿月和新月都會被洪水侵襲,全村的每戶人家都學會畫「潮汐時間表」,房子結構和佈局也因應水災而變化,這種「與自然共生共存」的作法,如今看來是相當新的概念,如同全人類也在學著與疫情和病毒共存。
繼《奈良美智特展》後,關渡美術館與安卓藝術推出策劃長達2年的展覽《潮汐時間表》,是菲律賓知名藝術家Marina Cruz 首度在台灣的大型個展,集結她20年來的作品近百件,包括大型油畫、拼貼、攝影、文字、刺繡等,融合多重技法和媒材的創作,聚焦在家族記憶、生命存在的主題,也為了因疫情威脅而重新思考「我與家的關係」的人們,帶來更多觀點和療癒。
在她的畫作中,「水」是常見的重要元素,這是因為她童年時期住在外婆家的老屋,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北部,布拉干省中的哈干萊市(Hagonoy),因為地勢較低窪,每到滿月和新月就會經歷洪水侵襲,水災成了整個村莊所有人家的日常事件。
而當時全村的家家戶戶,都學會了繪製「潮汐時間表」,透過這個方法就能大概預知「水災」何時會發生,事先做好防範,而房屋的結構、佈置擺設等也不斷做出變化,就像是已經學會跟洪水共存。
關渡美術館策展人王叡栩說,這種學著跟大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在如今看來是很新的概念,因此這次展覽也命名為《潮汐時間表》,除了扣合藝術家的生命經驗,也呼應了如今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學著跟疫情和病毒共存。她也說,「當代藝術作品往往不是幫你找答案、給你答案,而是引發你思考。」
「水」在她的作品中,除了是一種災難性的元素,那些液化的痕跡影射了洪水對房屋的侵襲,卻也成了作品「美學」的重要部分,展現出人類在應對大自然變化過程的滄桑經歷。對照近來全球疫情的嚴峻,同樣也為人們帶來直接的生命威脅與挑戰,有些人對於疫情期間被迫獨居,或與伴侶、家人長時間共處一室的焦慮緊繃仍記憶猶新,然而在因疫情驟失摯親好友的人們眼中,也許那些被執著緊抓的舊事傷疤,擺在生死面前可能是如此微不足道。
而藝術家最知名作品,其實是「衣物特寫」系列,也收錄在這次個展中,包括大型油畫、攝影手繪複合作品,雖然這些創作很受歡迎,也是她成名、受到矚目的代表作之一;不過安卓總監Queena說,Marina是一位很大膽的藝術家,她沒有因為衣服系列受歡迎,就只是不斷創作這類型的作品,反而很勇於嘗試不同的創作和題材,扣合她的生命經驗,像是一系列拼接複合媒材作品《藍色排卵》、《藍色玫瑰》、《小鳥小鳥你要帶我去哪裡》等等,都讓人眼睛一亮。
為了這次的展覽,藝術家也特別製作跟展覽同名的作品「潮汐時間表」,她用早期的嬰兒尿布織品拼接而成,上頭有如同刻劃「潮汐變化」的記號線,長達10米,從美術館4樓垂墜至2樓,就懸掛在這次展場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