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翔|行旅的雲|油彩、畫布 100x100cm 2008
(2005)、《郊外》(2007)、《綠野》(2007)、《幻》(2007)、《詩意的存在》(2008)、《浮華》(2008)等命名,既是作品的附註,也和馬格利特類似,有如機智問答的提示,在文字與圖像、圖像與現實、現實與畫境、畫境與詩情、詩情與夢囈……之間的遊思。但一樣是天空綴雲,馬格利特的趣味在於視覺與真實的辯證,而林煒翔的雲則是他飛翔的慾望、一種對觀眾的誘惑、一起驅向忘我境界的邀請。 而以自然載喻心性,或將意志承托於風景,讓「遊蹤」和「晃遊」這兩個系列和19世紀的浪漫派風景繪畫有些類似之處。唯浪漫派常常是人為地在畫面安排廢墟、城堡、教堂、斷崖或巨浪等景物,而林煒翔的浪漫派則是將風景畫裡的自然生相和人工作為單純化。從這兩個系列的命名,更能看出林煒翔脫離了寫生紀實的創作階段,進入天地萬相想像化、草木意象符號化的手法,而一切都相由心生。藝術家少年老成的孤狂憂鬱,有如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筆下少年維特(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的獨白:「我喜歡凝視著天空的雲,看著它不斷變化的形態肌理,它們有時像毛絮,有時像沙塵,有時讓我想起色彩或樂章。」或是「噢,那片樹林,你似乎可以將你自己的身影沒入其中,那座山峰,你似乎可以從那眺望瞭遠!」;「噢,我在此山林樹影中渾然忘我!」維特此番讚揚自然的心意,其實是對身體心靈受限的感嘆、想和自然化一的渴求,也是一種遺世獨立的慾望。一樣的,「遊蹤」和「晃遊」是藝術家的自述,他潛遊翱翔的境界、他的心之所向。儘管作品是柔淡的表面和遣懷的題材,但一朵雲、一叢樹或一座山峰的構成,透露出藝術家孤遠的心志意向。
不以言說的禪味
「遊蹤」和「晃遊」系列帶著些許的超現實意味,也同時散放出東方山水繪畫的氣質。不但作品,作品標題如《隱》(2005)、《 蘊》(2006)、《索居》(2006)、《伴雲居》(2007)、《寄靜草堂》(2007) 、《繞青山》(2007)等,也都充滿了文人畫題詩賦句的風雅意境。藝術家布局出他所嚮往的桃花源境,同時藉由那片雲影,牽引出一條自由想像,且不拘於山石土崖的遊蹤路徑,雖是油畫,卻兼具水墨式的情懷;雖是風景,卻隱含了符號式的詩語幽情。林煒翔簡約化了風景構成,同時抽離了人跡和事工,顯現了超越景觀鋪陳的自然風景繪畫——一種無始無終的自然,因而讓這種「主觀風景」具有一種不以言說的禪味。 林煒翔除了是技法訓練嚴謹的藝術家,也有早熟內省的創作生涯和高廣的心志視野。這些條件特質讓他能走出學院的傳統教養,並篩除過度訓練的痕跡,同時讓他依著本身的心性氣質走出自己的創作蹊徑。
林煒翔的藝術孤獨高遠卻不荒涼,畫面細密織纏卻意境恬淡,咫尺風景卻引來無垠想像,遊走不定卻能隨意暫留,生滅無常卻不增不減。能架構出寬大景觀和精緻豐富的山水,能創作極具寫實風味的寫生作品,也能自由地構成各式的想像風景;但林煒翔約制地使用他訓練有素的學院技巧,轉而涵養文質兼融的創作心境。調息養晦、自律清靜的歷練和去蕪存菁、內斂穩健的作品,使林煒翔在同輩藝術家中特顯突出,也讓期待繪畫新秀的藝術界屏息以待。
林煒翔|遊蹤(一)|油彩、畫布 100x180cm 2008
以藝術家養成的歷程來看,從小學到高中都念美術班、新竹教大美術系學士和碩士學位的林煒翔,可說是「出身正統」。這樣的養成途徑能訓練出穩健的描寫技法和表達能力,林煒翔豐富的作品數量和得獎紀錄也做出了證明。深具戶外寫實風景實力的林煒翔非常早熟,有著出色的構圖能力,在進入美術系之前就很有成熟藝術家的架式。正是這樣的早熟,讓藝術家在進入美術系後,面臨缺乏挑戰的無聊和突破的壓力。這段時期是林煒翔的內心探索期,出現了類似立體派、超現實和表現主義等風格的作品,但這種掙扎和嘗試,卻讓這位早慧的藝術家和一般大專美術系學生看起來並無差異,也不突出。
山水中的心靈風景
經過了一段縛繭期,林煒翔決定回到風景畫,但卻不再是寫實和自然主義的風景作品。以本來就駕輕就熟的景物配置和場面描寫的技巧,在林煒翔現在的創作中,構思的比寫生的多,冥想的比動筆的多,內在的比外顯的多。要啟發這樣的創作模式,藝術家需要內在的空來應對外在的感,因此林煒翔除了廣泛閱覽藝術類書籍外,也研讀佛經、靜坐冥想,這也許是讓他的油畫作品顯現出文人山水氣質的原因。在「遊蹤」和「晃遊」系列之前,林煒翔的風景作品就有非常寬廣的構圖視野,雖是油畫媒材卻有些許東方山水的氣魄;這種氣魄和構圖能力,成為藝術家新創作的養分。「遊蹤」和「晃遊」系列雖然是虛構山水,卻鋪陳密實、肌理有緻、調息沉穩,這套作品被國泰世華藝術中心的策展人林文珊適切地形容為「心靈風景」。
藝術家自己曾提到學習的對象中有德國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也就是他彷彿失焦卻因而詩意的攝影繪畫(photo paint-ing)作品。「遊蹤」和「晃遊」系列的確讓人很快聯想到李希特的「瞬間永恆」,林煒翔裁減了從前複雜緊湊的風格,模糊了的輪廓、隱微細織的筆觸和彷彿將融溶退淡的顏色,讓山林似遠猶近,煙雲浮相掠影。
孤遠的心志意向
林煒翔的作品寫意更勝於寫生,畫中的山水木石似乎比自然更恆久,花樹林草也似乎成為符號,這種「構成風景」可以表相、可以達意、可以述志,也可以抒情,因而又有了一些超現實的意味。正飄進觀眾眼前,也將會飄逝的雲,讓人聯想到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似是而非的超現實意境。
林煒翔|伴雲居|油彩、畫布 130x130cm 2007
177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