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藝術四周年特展的第二階段,我們將展出菲律賓女性藝術家中,相當年輕優秀的 派翠西亞.伊斯塔柯(Particia Eustaquio ) 2014年全新力作,展期於6月27日開始至8月2日結束。「巴別輪廓」是藝術家去年「這是未來」展覽的延續,進一步的探討藝術的虛華性與消費文化,展品將含跨素描、油畫與雕塑。
巴別一詞來自於創世紀的故事,又有人譯作巴別塔、通天塔。 天地肇始之初,人類只有一種共通的語言,人們群聚在幼發拉底河流域共同生活,合作無間,文明因而迅速蓬勃的發展,經過數十代的繁衍與智慧累積,人類展現了高度的團結性,開發了先進的建築技術,於是開始有人不滿現狀,認為科技可以使自己無所不能。批判上帝的聲音出現了,人類決定建造一座通天塔,希望這座塔完成之後自己的意見可以直接上達天聽,與上帝直接對話,甚至有人想要直接與上帝下戰帖,企圖與上帝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然人類旺盛的企圖心使得自己變得狂妄又自大,上帝預見了人類因為過度自信而鑄下大錯,於是差遣眾神混入人群中,分化擾亂人們的語言結構與口音,人與人之間開始因為溝通不良而造成通天塔的建造進度嚴重落後,甚至因為人與人間的齟齟而誤會不斷,許多人開始遷徙到世界各地,選擇自立門戶。終於人類因為狂妄自大、相互猜忌而自食惡果,再也無法團結一致完成巴別塔的計畫。
藝術是一種語言,這樣的假定貫穿了伊斯塔柯對於這個展覽主題的方向。 視覺藝術最初是吸引視覺感官的一種語言,最終深入我們的心智,影響我們的其他感知。藝術家使用「文字」,這些文字是不同的媒材、形式、概念,將其交織成論述與半論述、整篇的論文與真實和虛構的小說。有些藝術作品是標點符號與字母,有些則是百科全書,如同人類分歧的語言結構,異中有同。這個展覽是針對基礎的字彙形式(圓形、三角形與方形), 用多樣的圖像或靜物跟其進行混合。在形式主義者的惡夢下,回到基本面上探討視覺語言概念上的零散性,視覺語言是如此細散使它們相互調適的過程演變成一項永無止境的困難任務,而語言也因此持續生存並不斷進化。 多數作品是作為藝術物件(art object)的藍圖或是前期提案,它們在自己的語言中同時參雜了純藝術與設計的訊息,可以被理解成純粹的藝術創作或是設計工藝,或是兩者兼容的作品。伊斯塔柯認為,現今當代藝術的領域中,工匠給人的感覺仍停留在藝術的附庸,像是方言之於主要語言一般,於是藝術的語言成為唯一的巴別塔,挑戰唯一也成為伊斯塔柯創作中相當迷人的一個核心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