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師致敬」是石晉華為安卓十周年獻上的一次特別展出,藉由這場向過往歷史上的藝文大家致敬的個展,石晉華對藝術史上一些啟發或深刻影響過他的藝術家和經典作品進行研究,並以鉛筆、油彩、影像和立體的多元媒材,與這些歷史經典的創作進行對話並發展出具有創造性的10多組新作品。這場展覽的致敬對象並不僅止於視覺藝術,也含括音樂與文學領域,其中觸及的大師有藝術家霍爾班(Hans Holbein)、塞尚(Paul Cézanne)和牧谿、杜象(Marcel Duchamp)、馬內(Edward Manet)、林布蘭(Rembrandt)、蘇丁(Chaim Soutine)、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草間彌生(Yayoi Kusama),以及當代攝影家曼.雷(Man Ray)、音樂家貝多芬(Beethoven)和哲人孔子,文學家蘇軾、卡謬(Albert Camus)…等。致敬方式有些是在內容方面進行另外觀點的切入或調整方向;有些則在形式方面與傳統產生古今的對話來更新意義。而作品中大量聚焦、出現的「身體」、「屍體」、「軀殼」,更試圖碰觸以下幾個面向:當代人類的生活受制於經濟與社會的影響,疲於奔命、身不由己、靈魂缺席、莫可奈何地苟活著,這些過勞或情緒與慾望的壓抑,已成為很普遍的生命經驗。然而,對我們的存在更亙古的逼迫與詰問是生命的無常與存在的意義。痛苦、死亡與虛無就在旁邊,距離不遠,且難有例外。不論石晉華選擇的藝術形式是行為、表演、繪畫或雕塑,最終面對、聚焦的始終是他個人關懷和表達的生命課題:無法避免的死亡、無常、痛苦、孤單、徒勞、悲哀、荒謬、虛無、無意義…。以及,藝術做為一種語言的存在,對它具有歷史性的自覺與持續精進的企圖。
儘管延續2017年「線–石晉華當代宗教藝術展」中強烈的宗教意味和生命探尋,但石晉華在此次展出中似乎有意模糊東西方之間的差異,回到一種生命存在的根本情境,進而探索跨文化裡生命存在所面對的普遍課題。
向大師致敬-石晉華
過去展覽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