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藝術將於 2024 年6月28日到8月2日於畫廊衛星空間Project Room推出年輕藝術家洪聖雄的個展「破碎拾景」。本展除了延續藝術家過往的創作路徑,也以新的形式呈現其限地(site-specific)製作的作品「彌生」(YAYOI)系列,以及《再見》(See You)、《線》(Boundary)和首次發表的新作《砌殼》(Stacking Shells),藝術家引領我們在層疊的時間性與空間性中,看見創作過程裡敏感而精準的材料語言,以及當代雕塑的擴延可能。展覽訂於6月29日開幕,並於當日下午3:00邀請國立臺灣美術館陳貺怡館長和藝術家舉行開幕座談,接續於下午4:30舉行開幕酒會,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泥塑在傳統雕塑中多以增添的「加法」創造獨立物件,或透過添附於建物上,賦予建築別具意義的風景,或時間性的敘事。「彌生」以泥塑的脈絡為參照,將白色免燒陶土作為主要媒材,並以藝術家的勞動為中介,藉由反覆的行為過程,形成既規律又隨機的土層。而待土乾燥,原有的柔韌被時間帶走,留下軟性的皮層與硬化的質地,彷彿一道被時間凝固的空間薄膜。相較於「彌生」系列,《再見》與《線》則更緊密地與建築物貼合,並以低限的方法回應建築的歷史與現狀。2020年的《再見》,以預定拆除的有章博物館為對象,將一柱子與週邊地面鑿開,翻掀的建築碎塊於另一方集成堆,使展間形成廢墟一般的景象;2021的《線》,則是以即將走入都更計畫的舊臺北紙廠為主角,在一樓的地面上挖鑿出一道長溝,鑿開的溝上混雜碎裂的水泥塊,構成筆直的、具有身體感的切線。《再見》與《線》中鑿起的碎塊,後續被藝術家裝入木製展示箱中。建築碎片的身份,經取出、遠離、封存、再展呈後逐漸佚失,轉而成為更具精神性的中性載體。而《砌殼》則是洪聖雄重新省思限地製作的經驗後的全新創作。藝術家從「擊碎蛋殼」的日常行為出發,梳理行為與空間彼此交疊出的細膩層次。殼之薄,卻也堅韌,圓潤而簡單的造型,讓形變的細節清晰可見。作品的空間層次不僅指向物件成型後的質感堆疊,同時也暗喻構建過程的層層工法、行為的反覆堆砌。
對洪聖雄而言,雕塑不僅是單一物件的創造、描摹,而是建構一幅具整體性的景象。景象既建立於現實,同時也存在抽象的感知聯繫。藝術家的介入,將這些聯繫變得可見,透過撿拾線索、拼集碎片化的情境,顯現出時間與空間的層層皮膜,進而呈現了一幅既真實又抽象的風景。
關於藝術家
1998年生於高雄,現居住與創作於臺北。洪聖雄的創作包含裝置、多媒體材與雕塑,他以土質堆塑、現成物拼集與雕鑿破壞等創作手段,處理物質材料、空間與身體中介的相互關係,擅長挖掘、揭露地方變遷的時空軌跡,並將其轉化為個人的藝術實踐。洪聖雄長期關注雕塑課題背後的造型事實,藉由多向度的媒介關係擴展雕塑創作的邊界,並試圖建立雕塑創新方向與造形美學。
洪聖雄近年個展包含「破碎拾景」(安卓藝術,臺北,臺灣,2024)、「合作者的居所」(水谷藝術,臺北,臺灣,2023);重要聯展包含「Signal Z」(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2023)、「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臺灣,2021)、「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真實世界」(有章藝術博物館,臺北,臺灣,2020)、「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系列:限時動態-超領域國際展」(有章藝術博物館,臺北,臺灣,2019)。榮獲的獎項包含世安美學獎(2023)與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