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實踐一種「親近的宏偉」
策展人龔若靈表示,瑟提亞萬在親手創作每一塊陶瓷時,都堅信自己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構成陶瓷作品無形光環的一部分。對他來說,藝術核心並非集中在神性上,而是對於人性的渴望和潛能具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因此,透過訓練有素但不完美的雙手,那些物件表面上所留下可見的每道觸摸和操作,伴隨著緩慢的沉思和視覺的發現,為這些作品注入了一種親近感,將觀眾與藝術家連結起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瑟提亞萬的創作並未止步於製陶完成的瞬間,而是涵納入作品的組裝、上牆、及建構陶件和空間轉化出的整體經驗維度,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才能真正「完成」他的藝術創作。
《起源– 生之花 I》 Provenance - Flower of Life I,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50 x 137 cm (325 pcs)
《起源– 生之花 I》 Provenance - Flower of Life I,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50 x 137 cm (325 pcs)
《起源– 生之花 II》 Provenance - Flower of Life II,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47x 134 cm (235 pcs)
瑟提亞萬不僅將『親近的宏偉』作為他藝術實踐的基礎,更將其轉譯為一種去除任何制度化宗教的精神感。儘管展覽的名稱來自於宗教(基督教)中的語彙”Speaking in Tongues”,有「用難以理解的語言佈道」之意,但藝術家本人並未賦予作品宗教性的意義,似乎打算引導觀眾進入一個有效上演雙關語的文字遊戲。
《複殖亞綱》 Aeviternum,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210 x 210 cm (536 pcs)_局部
《靈知的連結 I》 Gnostic Nexus I, 2020,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34 x 134 x 3 cm _ 局部
瑟提亞萬曾經說:「我可以解釋我在每一件作品中使用的符號的來源,或者具體指出我的靈感來源或者形容作品的形態,但是文字總是不能充分表述我的思想和作品的感覺。對我來說,創作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包括單調重複的塑形,建模,和燒制陶土的動作,不僅僅豐富了作品意義,還成為作品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家因為時時感到語言和作品含義的差距,給此次展覽起了富有宗教意涵的名字,既是一種比喻,又有玩笑之意。就像他那多層意涵的藝術創作,只有親臨體驗才能體會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