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Transition of Life: Qin Yifeng on His Art

您如何成為一位藝術創作者?如何選擇了繪畫作為您主要的表現形式?
創作是從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畢業以後開始的,1985 年參加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現代繪畫六人聯展》,為了參展,我開始創作,畫了幾幅抽象作品,材料是鉛畫紙(篇按:即素描紙)、水墨。
 
這個過程裡,有什麼人或事件為您帶來啟發或影響嗎?
我開始學習繪畫正是政治性主題創作盛行的年代,當時瞭解藝術的途徑是很有限的, 1980 年我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學校,主要興趣繼續學習傳統書法,同時開始接觸到了西方現代藝術。1985 年進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後,85 新潮對我影響很大,一方面繼續學習傳統書法,另一方面開始抽象繪畫創作,也曾經做過行為作品。1986 年參加《凹凸展》和《M 行為》,1989 年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請談談「線場」這一系列創作的理念,例如您意欲探討的是什麼?或是想藉此傳達的訊息?
「線場」指直線與曲線的關係,(借用了磁場的說法)表達控制與隨機的關係,我內心有理性和感性相平衡的自律要求。
 
為何您選擇了抽象與幾何作為您創作的主要語彙?
因為授課,常借用立方體講解立體空間關係,立方體是最明瞭的基本形體,由此產生了將立方體平面化的創作動機。我早期作品畫幾十個立方體,後來固定畫一個立方體。
 
「線場」系列比較重要的幾個轉折包括立方體的退位、色彩的抽離、以及從油彩、畫布轉換為紙本,請談談這些轉折的時間點以及為何發生。
在創作立方體系列的過程中,我發現一直是採用直線和曲線編織組合的畫法來表現立方體的,我感覺到了自己有理性與感性相平衡的個性流露,意識到這種平衡是自己內心的需要。從此放棄立方體,明確創作意圖,取名「線場」。紙上作品的繪製距離與書寫距離很接近,創作過程的感受更為敏感,丙烯被作為坯體材料完成線場主體語言表現,鉛筆和木炭材料與丙烯筆觸融合,鉛筆光澤或木炭顆粒細節產生鬆動感,有別於墨汁書寫痕跡的穩定感,嘗試著運用綜合材料獲得近距離觀看的經驗。
 
二十幾年來,您的創作圍繞著單一主題「線場」不斷進行,並且持續創作,這是一種非常少見的創作模式。您如何在這一個主題之中含括您所有關於藝術創作的想法與實踐?
線是我熟悉的元素,最簡單的時空表達,走完一段線,用去了時間,留下了空間,線段是生命的位移。線行走的直接性,和筆觸姿態無限的可能性,呈現出極大的自由度。自由,所以樂此不疲。
 
「線場」裡的空間其實不是固定的,畫中的遠近空間和線條之間彼此的關係會隨著觀看解讀的方式而變動,可以說是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交疊且不斷變化的空間嗎?
當然可以這樣來解讀,我希望作品完成後仍然是開放的,作品完成後作者是無法控制的,觀眾會有自己的看法,我希望和觀眾交流。
 
請您談談「線場」裡,您在媒材、技法方面的實驗。
為了強調直線與曲線對比關係,1993 年後兩年,一直使用直尺畫直線。1995 年放棄直尺,直與曲是相對的,徒手畫直線也同樣可以表達兩者的對比關係。1997 年為了線條的豐富效果,採用複筆劃法,前後筆觸交疊,也會使用膠水增加隨機的開裂肌理。 2001 年開始注意線條邊界的處理,在線條與底色邊界留出亞麻坯布。1999 年至 2005年木條作品採用木條合併畫分開展、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手法,形成虛與實的空間關係,對展示有光源要求,最理想的是自然天光,嘗試平面作品向立體空間延展。2006年至 2009 年編著《明式素工圓方形制》,萌發攝影創作,2010 年至 2014 年選擇素工明式家具進行實驗性拍攝,進而影響近年的繪畫。
 
您收藏明式家具,也深入研究而成為行家,這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對您的繪畫有什麼樣的影響?
我關注「素工」明式家具,素工明式家具是我主要的生活器具,和我相伴巳有二十多年,也是我瞭解傳統價值觀的可靠途經。素工明式家具原本是樹,成為器具,幾百年後還能繼續使用,可以想像其「低碳」、「可持續」程度有多高,成本有多低。其原因是因為做得太好了!做得好才能久遠,這是工作的本分。我近年來越發興趣的是素工明式家具所提示的價值觀念。對比今天追求效率、高速發展的現狀,讓我一直處於矛盾的反思狀態中。素工明式家具告訴我:素工,解決工作中基礎、基本、根本、本質的問題,將必要的功夫做足,工作便完成,器具的使用或觀看都耐久。我的心得體會直接影響我的創作,近年越來越傾向採用減法做作品。繪畫只選擇純亞麻坯布和純白顏色丙烯兩種材料,色彩關係的處理被減化在這兩種材料本色間進行,直線與曲線關係不再交疊覆蓋,每段線只適宜自身尺度的空間內,與相鄰線條互為依存,每段線減為只畫一筆完成。
 
為什麼您不同意用「極簡」,而是用「素工」來概括明式家具的造型特點?
極簡是指工業社會製造業所產生的形的純粹性,工業製造生發出高效率,現代化。素工明式家具也被認為有現代感,我認為這是表象錯覺,本質誤解。素工明式家具是農業社會手工業的產物,源於自然,順應自然,慢工細活,低碳可持續範例,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我們對素工明式家具有親切感是因為其審美觀和價值觀超越了時代。素工是指沒有任何雕飾的工藝,是明式家具的精神本質。素工可以分外工和內工二部分來講。例如某條桌的獨面板,獨面中央隆起一點,面板四周略低,會感覺平而飽滿;其造型細節無法量化,木作藝人憑直覺把握製作。素工榫卯製作屬內工,榫卯只靠木材連接,是從根本出發、講究內在功夫所求得的結構工藝。素工明式家具的設計和使用者是當時具有內聖功夫的文人。對人講內聖,對器物求內工。素工的策略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做透,做精。這種策略和態度也一直影響著我的創作。
 
書法對您有影響嗎?
書法對我的創作有營養性質的影響,主要體現於對線性的深入理解:中鋒、速度、阻力、手感、控制、隨機、時間、空間等等。書法中的線條修養可以花一生的功夫去追求,最終落到精神層面的感悟,決定著線條的性質和品格。我不關注文字內容,因為章草寫法許多字不認識,所以我喜歡用章草來練字。毛筆是書法的基本工具,離開毛筆,書法的形式也就不存在了,我的繪畫不使用毛筆,而是使用刷子類的排筆,沒有毛筆中鋒的筆法。我避免符號化的創作手法。
 
由明式家具衍生出來的攝影創作,意欲探討或表現的是什麼?是否會成為下一階段最主要發展的藝術創作方式?
攝影作品自 2010 年至 2014 年做的。其採用客觀的方法,最大限度壓縮真實的空間, 成果盡可能平面化。在視覺藝術領域內創建一種新的觀察法!表達我對時間、空間的感受,確立我的空間觀念和視覺語言。創作條件必須是:8x10 英吋金屬大畫幅相機, 8x10 英吋銀鹽膠片,自然光曝光。作品名均為拍攝時間和天氣,意圖解讀具有開放性。攝影和繪畫都是我的表達方式,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選擇。
 
繪畫裡的減法創作回應您從收藏素工明式家具所獲得的體悟,這種創作觀是否也落實在您的攝影創作中?
是的,攝影作品也是在做減法。我的創作觀完全是來自於內心的需要。
 
近期和接下來有什麼創作計畫呢?
近期繼續畫「線場」,同時在構思與書寫有關的新作品。
103 
of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