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19 - 23 October 2023安卓藝術於2023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E03展位,以「人間‧山水」為題,呈現旗下代理的十八位藝術家用繪畫與雕塑探索人間、表現山水情懷的精彩創作。展出藝術家們透過持續地自我回溯,重新探索人間與山水在藝術表現中的各種可能,為藝術的形式和語彙提供了嶄新的詮釋,將「人」、「物」和「環境」三者交互激盪出一片浪漫與活力兼具的詩學景觀,重啟現實與虛構、日常與史詩的不同對話。繼續 -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4 October 2022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2年再度參展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的E04展位中呈現布恩.卡路拜恩(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魯伊·米蓋爾·萊陶·費雷拉(Rui Miguel Leitão Ferreira)、傅饒(Rao FU)、李明則(LEE Ming-tse)、林煒翔(LIN Wei-Hsiang)、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石晉華(SHI Jin-Hua)、謝鴻均(Juin SHIEH)、黨若洪(TANG Jo-Hung)、吳增榮(WU Tseng Yung)、張墨(ZHANG Mo )等十二位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展會於2022年10月21至2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會展中心登場,預展從 10月20日下午十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本次展出,我們以「景觀之詩」為題,呈現旗下藝術家們用繪畫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最新創作。他/她們透過「觀看」與「轉換」的兩個端點,重新切入風景與人的主題,探索繪畫在當下的形式可能與轉化,將「人」與「物」轉為詩性景觀,重啟現實風景與藝術表現之間的聯結和對話。展出作品環繞於風景美學的省思與轉化,微觀日常與神話史詩兩個面向來探索。 風景美學的省思與轉化 石晉華、吳增榮和林煒翔三人的作品,皆是藝術家融會個人的眼與心的創作,用高度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風景美學的代表.《走筆#183》以水墨打底並於其上以白色鉛筆繞山行走,繼續石晉華在紙上以筆朝聖的旅程,而一生執著於水彩創作的吳增榮,中年從建築師轉為全職畫家,他獨創的技法融入水沖畫面的過程,將水彩繪畫帶到另一種分量與境界,展出的幾幅風景無論是構圖、筆觸和色彩都是大膽而自信,強烈的風格中早已自成一體。別於吳增榮的風景繪畫中那種高度自信和表現性的語言,林煒翔的風景畫則以輕柔的觸感不斷地疊加和描繪出的一種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意象,林煒翔的畫源自他個人行旅自然的記憶,也織入他作畫時的多重想像,風景、記憶、影像和內心,是一層又一層地染進林煒翔的畫布,進而浮現烘托出眼前這片凝結住不同季節、時刻、色調、光影的迷人風景。 同樣介於熟悉和陌生之間,菲律賓藝術家布恩.卡路拜恩的風景畫在看似感性的外表下藏有複雜的理性思維和空間透視,他的筆觸散佈於畫面各處,畫面散發著無邊無際的感受。而藉由母系家族物件的考掘與發展,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也不斷與菲律賓的過往對話,並以寫實和抽象兼容的繪畫語言,持續擴編出一張滿佈情感與獨特地景的創作之網。來自羅馬尼亞的安娜.瑪瑞亞.米庫總是在自己的生活與創作空間中不斷發現與創造繪畫的新意,她工作室一角的描繪既是她生活之所在,亦已成為她創作中的地標。 微觀日常...繼續 -
2022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9 - 22 May 2022安卓藝術很榮幸於 2022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推出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石晉華、黨若洪、楊立等 5 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展會於 2022 年 5 月 20 至 22 日在台北世貿ㄧ館登場,預展從 5 月 19 日下午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在台北當代藝博會的 A09 展位,安卓藝術將以展中展的形式呈現傅饒的最新創作,從不安的現實與目睹生死的殘酷下體現藝術家對「人」的思考,也回應兩年來的疫情生活中給予藝術家的最新激盪與探索。此外,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石晉華、黨若洪、楊立的群展「人的風景」,則藉由創作者從日常周遭的觀察與轉譯中,對物件保存與家族記憶、人筆互文與借代轉換、圖像敘事和當代生活場景帶來更多的體現。長年定居德國的傅饒,總是以「人」的主 題,呈現他對文明的省思,在人類的高度創造力中經常也同時挾帶了毀滅傾向,這偉大又脆弱的雙重存在,在近來動盪局勢的激化中,愈見矛盾與相互拉扯。傅饒筆下的人物形象,像是被抽離了皮象的靈魂,是一種人類共像的縮影,傳達出普遍的不安、焦慮、痛苦與無助。在作品 《斑鳩》中,佇立畫中央的男子以不自然的站姿前傾,注視前方,渾然不覺身後傳來的輕蔑眼神;傅饒以疏離的表現形式與造型再現令人玩味的場景,畫面層次隨個別物像的不同焦距處...繼續 -
2021 台北藝術博覽會
21 - 25 October 2021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1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呈現布恩.卡路拜恩(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Rao FU)、喬哈‧加百列(Joao GABRIEL)、鍾江澤(JHONG Jiang-Ze)、李明則(LEE Ming-tse)、林煒翔(LIN Wei-Hsiang)、劉致宏(LIU Chi-Hung)、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石晉華(SHI Jin-Hua)、謝鴻均(Juin SHIEH)、羅德爾.塔帕雅(Rodel TAPAYA)、黨若洪(TANG Jo-Hung)、楊立(YANG Lee)等十四位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並於MIT展區推出曾獲2020高雄獎首獎的藝術新秀簡佑任的個展,展會於2021年10月23至2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會展中心登場,預展從10月21日下午三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本次展出,安卓藝術以「想像」與「再現」的兩個主題,呈現旗下藝術家們用繪畫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最新創作。他/她們透過「想像」與「再現」的不同端點,重新思索繪畫在當下的形式發展與精神轉化,以及探索「人」與「物」在畫作裡的流轉與變遷,從而對當代繪畫的再現與想像、真實與虛構,進行更深地梳理。展出作品將圍繞風景美學的繼承與轉化、日常與神話的兩種面向來開展。 風景美學的繼承與轉化 石晉華的《走筆#178》和林煒翔的《從前的雲走得慢》,皆是藝術家融會個人的眼與心的創作,用高度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風景美學的代表.《走筆#178》以水墨打底並於其上以白色鉛筆繞山行走,繼續石晉華在紙上用筆朝聖的行旅,而林煒翔寬達四米的風景繪畫《從前的雲走得慢》,描繪出我們熟悉的宜蘭外海與龜山島的意象,但他將個人行旅自然的景象存於記憶、影像和內心,再用凝結了不同季節、時刻的色調與光影,以細膩筆觸與多層次的薄染烘托出眼前這一道既熟悉又陌生的風景。 同樣介於熟悉和陌生之間,菲律賓藝術家布恩.卡路拜恩的風景繪畫則在看似感性的外表下藏有複雜的理性思維,而藉由母系家族物件的考掘與發展,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也不斷地與菲律賓的過往對話,並以寫實和抽象兼容的繪畫語言,持續擴編出一張充滿情感與獨特地景的創作之網。出生於90後的台灣年輕藝術家楊立,結合噴槍與畫筆使用的畫作,充滿鮮豔的色調與繽紛的活力,在日常風景裡創造出另一番盎然的生機。 日常與神話 在日常與神話的主題中,傅饒的三聯畫《傳奇》(Legend)與羅德爾.塔帕雅的《樂團》(The Band)是此次展出的重中之重.《傳奇》寬達四米多的尺幅,以傅饒一貫擅長的動態構圖和宇宙洪荒般的場景,呈現出史詩般的文明結晶,畫面中央處低頭佇立的男孩與其右方躍起的鯨,畫作右側被光圈環繞充滿寓意的人物,和遠方聳立的政治性建築,讓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生活在傅饒的作品中有機的生長,並不斷相互對話出新的篇章…而塔帕雅的《五月裡正在行進的樂團》混合藝術家長期對在地傳說與現實社會的關注,用一種兼具表現性筆觸和洋溢南島文化的紋飾圖騰,拼組出一幅熱情中夾雜些許徬徨、詭異的音樂演奏。 相對於傅饒和塔帕雅充滿史詩或傳說性格的創作,黨若洪、鍾江澤和喬哈‧加百列的畫作則更偏向一種「劇場性」的身體演繹。這三位藝術家皆以人物繪畫為主,黨若洪的繪畫經常在日常生活的縫隙中,開啟一個窺視的孔洞,讓繁瑣細碎的生活樣貌幻化成一幅劇場性格濃厚的景觀,新作《蒙古來的碟仙》(Pen...繼續 -
2021 香港巴塞爾
21 - 23 May 2021本次於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展出瑪莉娜‧ 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Rao FU)、李明則(LEE Ming-tse)、石晉華(SHI Jin-Hua)等4位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展出以「物件」和「 劇場」的兩個主題呈現出四位藝術家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創作, 透過繪畫作品和立體物件來敘述自然和人文的相遇、 對話與轉換的過程,以及自我與家族生命的傳承。繼續 -
2020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7 - 19 January 2020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0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推出藝術家傅饒、李明則、劉文瑄、林煒翔、鍾江澤、石晉華、謝鴻均、黨若洪、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派翠西亞.伊斯塔科(Patricia Eustaquio)、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na Micu)、克里斯托弗.戴樂(Christopher Taylor)等12位來自台灣和國際的藝術家群展,同時在個人展藝單元(Solos)呈現菲律賓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的全新個展。展會於2020年1月17至1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登場,預展從1月16日下午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在展位C24單元上的群展,安卓藝術將透過「風景」和「劇場」的兩個主題來呈現人們看待世界和在舞台上被觀看的不同面向,勾勒出人與自然相遇、對話進而轉換表現的過程。和「風景」相遇的主題由七位藝術家擔綱:觀念行為藝術家石晉華以走筆方式,將鉛筆的耗損一筆一劃建構成獨特線條風景的《走筆#168》;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娜.瑪瑞亞.米庫,通過不斷觀看和映射自我的過程,以身體和畫筆感知存在的現實,進而重新構築與創造出個人的藝術世界。菲律賓藝術家派翠西亞.伊斯塔科擷取自油畫顏料堆或其他物件的細節,訴說著曾經華美的腐朽與殘屑,譜構新生當代風景;英國攝影家克里斯托弗.戴樂,以鏡頭擷取冰島風情和景物,以簡單的構圖和充滿象徵性的細節融出一幕又一幕的影像寓言;大卷伸嗣反思存在之證,以天然的礦物水晶顏料,翻繪現實風景裡逐漸消亡的花樣圖騰;台灣年輕藝術家林煒翔以油彩鋪成出可供心靈徜徉的山林,無數層輕薄色彩罩染、堆疊與鋪陳孕育出飽含呼吸律動的純粹之境;劉文瑄標誌性的紙張雕塑(Drawing Sculpture),在二維與三維之間,形塑多重視覺的閱讀興味,卻是來自藝術家長期和世界的觸感對話。 另一方面「劇場」做為人造的風景,則由李明則、傅饒、黨若洪、鍾江澤和謝鴻均等五位藝術家的繪畫與裝置作品來詮釋。長期浸潤於台灣常民文化的李明則,其繪畫與複合媒材作品雜揉武俠漫畫、寺廟彩繪與水墨的元素,將現實生活裡的材料和風情融入充滿奇幻與想像的江湖世界,轉化出一幕又一幕的藝術新貌,呼應當代社會與人心的多變或騷動。而長年定居德國的傅饒,作品具有混雜敘述性的場景,夾雜曖昧、詭譎的浪漫氛圍,演繹其個人內心的奇幻之旅。黨若洪的繪畫則蘊藏豐沛的視覺張力與劇場角色,他動人的色彩鋪陳與流暢率性的筆觸,在回歸視覺語言的過程中和劇場的形式與內涵互為表裡的交融一起。而鍾江澤試著發現和撿拾從螢幕中裂解出來、稍縱即逝的碎片,剝離畫面的訊息指涉,再以畫筆聚合出另一番更偏向媒體介質化的視覺意象,呼應當代社會大量存在螢幕裡的劇場感。長期以女性意識實踐藝術創作和理論思考的藝術家謝鴻均,在最新完成的複合媒材作品中,用充滿花朵的造型和女性符號在一方天地裡再現出陰性空間裡層疊交錯的感性世界。 除畫廊展區外,安卓藝術也於個人展藝(Solos)單元,呈現備受關注的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的全新創作。克魯斯的作品向來環繞於個人生命與家族記憶的故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滲入衣物裡層,探索織布紋理翻轉出來的多種面貌,再由衣物細節局部觀察與表現中重新與曾經穿著的人合而為一,發展出一種從人到物,再由物回到人的「家族群像」系列。本次展出,藝術家將首次發表銅雕作品《凝結的時刻:伊麗莎的洋裝》,她以外婆替母親做的洋裝作為連結的物件,象徵母親與女兒間特殊的生命交集,母親∕女兒∕女人間轉換並相互參照對方的生命,產生愛與衝突的矛盾交織。母親心中的內在角色投射與延伸,透過女兒再次世代交替與傳承。藝術家本人也將親臨開幕。 而在台北當代藝術沙龍中,一件安娜.瑪瑞亞.米庫精彩畫作,展陳現實場景與藝術家介入主體表現的交織,引領年輕藏家以更富情感的凝視,開啟詩意的眼界。繼續 -
2019 Artissima藝術博覽會
1 - 3 November 2019安卓藝術於2019年11月1日至11月3日於Artissima展出「山水.人間」,這是繼2015年安卓攜帶Marina Cruz參展Artissima後的二度回歸參展。本次展出將以「山水‧人間」(Shan shui · the Earth)為題,呈現畫廊長期代理與合作的8位亞洲藝術家: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儂那.凱西亞(Nona GARCIA)、李明則、劉文瑄、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石晉華、黨若洪。博覽會預展及開幕酒會於10月31日登場。 風景主題在東西方的藝術發展中向來扮有重要的角色,也各具有歷史性的地位與特色。在東方,筆墨中的山水是藝術家或文人寄情天地的象徵,而西方,風景繪畫則從作為神話與宗教的背景一路發展成人類走入自然凝視外在現實與體驗的樂園,同是藝術家神遊之地。不管是以山水或風景的角度來看,風景在東西方的藝術創作裡都有無法被忽略的地位,它不僅反映人們如何看或如何思考這個世界,更呈現出人與自然相遇的過程,和與之對話的必要性。 「山水.人間」透過對傳統題材的爬梳,重新思索風景元素在當下的發展與呈現,希望對於經歷中國山水畫的高峰和西方從印象派以降對風景描繪的各種突破後,再探風景對當代藝術中的影響與可能。本展的八位藝術家,從傳統風景主題開展出當代繪畫語言的菲律賓藝術家Nona GARCIA和Buen CALUBAYAN開始,接續到用一支鉛筆的走筆方式重新建構出自然風景的石晉華,透過抽象線條投射或回應風景地貌的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與克魯斯(Marina CRUZ),以及在油畫中帶入東方美學形式的黨若洪,與透過土地連結和在地民間美學發展出水墨革新的李明則,與透過傳統水墨作品的收集和疊繪翻轉融會出全新水墨裝置的劉文瑄。展覽將從風景的創新、東方美學的繼承與轉化、抽象與自然等三個面向來梳理。繼續 -
2019 菲律賓藝術博覽會
22 - 24 February 2019今年初春,安卓藝術於2019 年 2 月 22 日至 2 月24 日參展2019菲律賓藝術博覽會(Art Fair Philippines),並於2月19日-3月13日在菲律賓推出大卷伸嗣「重力與恩寵」特別項目,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重力與恩寵」特別項目由安卓藝術與AyalaLand共同呈現,展出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的經典作品《重力與恩寵》,以宏偉尺度和充滿生命力的光影雕塑,為菲律賓當代藝術週隆重地揭開序幕。「重力與恩寵」引用自二十世紀法國哲學家西蒙娜.偉依(Simone Weil)的同名著作 La Pesanteur et la grâce,大卷伸嗣思考關於人類得天獨厚的智慧與能力,以及伴隨著恩賜而來的作為與責任,盼在作品優美的光影中,開啟與時間長河的無盡對話,引領觀眾思索人類文明共同走過的點滴。 接續大卷伸嗣絢麗的光影洗禮,安卓藝術將於菲律賓藝博會中為觀眾帶來在地藝術家Marina Cruz, Victor Balanon, Patricia Perez Eustaquio和Lee...繼續 -
2017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1 - 22 March 2017預展|2017年3月21 - 22日 現場行為創作|2017年3月21 - 22日,3-4pm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17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舉辦台灣重要行為藝術家石晉華個展「行路一百公里」。展會於2017年3月23至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登場。 「行路一百公里」圍繞著同名作品展開。身為先天性糖尿病患者,「測量」是石晉華生存之所需,亦啟發了他的藝術創作,《行路一百公里》開始於藝術家2012年在彰化師範大學駐校期間,接著在2016年下半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進行第二階段的創作,並計畫於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預展期間於展會現場完成,之後於公眾開放日以靜態展示。延續長期以來的創作主軸「測量」及重要形式「行走」,石晉華將10公尺寬的兩張畫布分別固定在牆上與地上,手執鉛筆於牆上的畫布走畫,同時行走於鋪在地上的畫布,留下行路腳印。每當鉛筆鈍了,藝術家即以隨身的刀片削尖,繼續行走,筆屑則置入一玻璃罐保存,每次持續數小時,當藝術家走滿一百公里,也就完成了作品。 呼應《行路一百公里》,展位中亦呈現石晉華開始創作行為藝術之前,1987至88年間的早期素描作品。當時藝術家已經將行走作為平衡血糖的主要運動,而這些素描亦傳達了藝術家面對死亡陰影的恐懼與挫折,以及透過藝術創作找尋心靈出口的需求。之後,石晉華於1994年開啟了「走筆」系列的創作,以筆的耗損比喻為人的生命,而藝術家則自喻為筆的助理,在紙或畫布上走畫出一幅畫作,協助筆完成這一生的使命。藝術家在近期的作品中使用整管的油畫顏料為一期生命,圖像回應他早期的素描,呈現藝術家多年來的心境轉變,以及回應生命這場戰役的不同姿態。同樣屬於「走筆」系列,《走筆#163(轉山)》則以鉛筆繞行出層次豐富的山景,筆屑與最後留下的筆頭,也成為畫面的一部分,隱含以一生追求智慧的願力。 另外,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光映現場」(FILM),安卓藝術亦將呈現柬埔寨籍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的短片《獨白》(Monologue)。透過對於未曾謀面即逝去的姐姐的追尋,藝術家以切身又真情流露的獨白與寧靜的影像,開啟一段回溯與反思柬埔寨那滿是創傷的近期歷史的旅程。 關於Art Basel Hong Kong 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是全球一致推崇的國際藝術交流平台,每年於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和香港舉行的藝術展會,演示了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最高水平。三大展會各有其地區性意義,而作為亞洲最重要且品質最好的藝術博覽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地位隨著亞洲崛起而愈趨重要,來自全世界的一線畫廊皆在此展出,形成國際藝術群體交流聯繫的平台,是全球重要藏家、藝術機構、策展人與媒體必訪的盛會。繼續 -
2017 藝術杜拜
15 - 18 March 2017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17年杜拜藝術博覽會(Art Dubai)中以「心景」為名,推出石晉華、謝鴻均、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等三位藝術家的聯展。展會於2017年3月15至18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Madinat Jumeirah登場,預展為3月14日,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心景」呈現來自台灣的石晉華與謝鴻均,以及菲律賓的瑪莉娜.克魯斯的作品,三位藝術家分別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透過創作提煉、演繹出深刻的人生風景。石晉華的「走筆」系列將一支筆的消耗,隱喻一期的生命歷程,而藝術家則自喻為筆的助理,在紙或畫布上走畫出一幅畫作,協助筆完成這一生的使命,自1994年開啟此系列至今,石晉華近期以一管管的油畫顏料為筆,展現豐厚的層次與肌理。《博德鲁姆海灘》承續走筆的觀念而多了一層訴求,石晉華面對世間苦難,以無情為有情,再現當今戰爭與難民潮的象徵性地點,思考生命的起滅與意義。 謝鴻均的創作總是深深根植於切身的生命經驗與環環相扣的思考辯證,並深入挖掘匍匐於當代歷程的生命課題。她以女性視角真誠地面對、剖析並擁抱生活種種,將身兼女兒、妻子、母親、教師、學者和藝術家等多重角色所經歷的掙扎、思辯、追尋與豐美,轉化為鋪陳綿密、蘊含多義性潛質的作品,交織成一知識性的象徵系統。她亦將日常手稿的展陳,轉化為承載記憶詩篇的立體創作,讓埋藏在創作背後的推敲、演練與拓展過程浮現,講述生活與創作縫隙間的來龍與去脈。 瑪莉娜.克魯斯的創作沿著家族留下的老屋、舊物與相片開展,她以個人處於當代的美學視角,綿密地回溯家族記憶與歷史,經過重新詮釋與編織,擴張為探討感情與記憶厚度、同時映照菲律賓近代歷史的創作體系。近年來克魯斯延續對家旅舊衣的探索,進一步帶入她曾經表現優異的抽象詮釋,局部擷取的衣裳在起伏之間展現了另一種風景,線頭、褶皺、剪裁邊緣與污漬共譜一幅幅迷人的圖像,蘊含豐富的表情。 石晉華、謝鴻均及瑪莉娜.克魯斯三位藝術家,一方面以創作聯結個人生命的底層經驗,另方面則從個人身體的行為、素描和回溯家族故事與記憶中創造出一種相近的流動性風景,在抽象和表現的兩種風格中融會出各自的藝術新貌。這三位同樣出自島嶼國度的藝術家,以海島人的敏銳與開放特性,在畫面內外營造一層又一層的流動之網,構築出東亞島嶼所獨有的藝術性格。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手法不同、氣質各異,相同的是,在澎湃而深刻的生命歷程。繼續 -
2016 藝術杜拜
16 - 19 March 2016繼2015年首次參展歐洲藝術博覽會Artissima之後,安卓藝術今年前往中東展出,於2016年3月16日至19日於Art Dubai藝術博覽會推出石晉華與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雙個展,博覽會預展於3月15日星期二登場。 在中東藝壇的首次登場,石晉華將展出「走筆」系列的精采作品。「走筆」系列是藝術家發想自1994年而至今仍持續進行的行為藝術創作,以筆為主角,首先為其拍照並記錄其基本資料,再以筆在畫紙或畫布上走畫,直至耗盡筆的自身,同時完成繪畫的創作,筆觸的痕跡猶如一生的作為,而磨滅卸解的鉛筆則是肉體無常的宿命。最終,藝術家將關於筆的記錄加以整理並輔以文字,製作成一份文件。展出作品之一《走筆#130》,別名「困獸」,藝術家將一大張紙鋪於地板上,以鉛筆從紙的外緣開始描繪,一圈一圈地將自己圍繞,直至被困在畫幅中心,同時地板上的磁磚格紋也形成印記留在紙上。《走筆#137》則以鉛筆在紙板上來回走畫出「OK」字樣,強勁的力道將紙板一層一層刮起,形成爆發力十足的視覺圖像。 大卷伸嗣的展出則以「漂浮」(Flotage)系列的近期作品為主,輔以「迴響」(Echoes)系列作品。在「漂浮」系列中,藝術家以波紋般的流動線條與媒材間的光影交錯形塑出層層疊影,產生了一種不斷變動、難以確切定義的流動物質,探索關於隱藏在人、物及空間之內,那些不被看到的時間、記憶與旅程。而關於過往歷程的記憶並非永恆不變,往往隨著時間而浮動、重疊、再度被建構,這內在的結構,正是藝術家意欲展現的內容。相對之下,「迴響」系列則是面對逐漸消逝之事物與時間的凝視,提出了藝術家關於新舊交替的所思所感。 石晉華與大卷伸嗣兩位藝術家,分從不同的生命經驗出發,其創作同時緊扣觀念性的發展,與視覺呈現上的高度美學要求。石晉華以黑色鉛筆於白紙上完成的「走筆」系列,對應大卷伸嗣以修正液塗畫出白色線條的「漂浮」,或用白色礦物粉繪製的「迴響」作品,從一種極度簡約的黑與白的對話中,啟迪和豐富了我們的觀念與心靈。繼續 -
2015 上海藝術影像展
11 - 13 September 2015上海藝術影像展是上海唯一呈現優質影像類作品的精緻博覽會, 2014年首屆推出即深獲好評, 今年盛會於9月11至13日在上海展覽中心登場, 將有來自各國超過50家畫廊參展。 安卓藝術將展出石晉華測量系列中的代表作品《穿量計畫》, 這也是此作品首次於市場完整展出。而在大會特別策畫的「 活動影像項目」中,安卓亦將展出崔廣宇2014年的錄像作品《 再來一次》, 期待您的蒞臨! 《穿量計劃》是石晉華在紐約MoMA PS1 當代藝術中心駐村期間,對該中心的周長所做的一次測量。首先,收集PS1 員工及駐村藝數家捐贈的衣服,逐一編號、穿上、拍照,最後共穿上77 件衣服,拍下77 張紀錄的影像。接著,逐件把這77 件衣服剪成布條,縫接成一大捲「布尺」,以之丈量PS1 的周長。最後,求出其總長為連結21 件衣服後的長度。 這個計劃將建築所慣用的測量單位相對化為人體相關的單位。這21 件衣服曾經包圍了藝術家的身體,現在則包圍了PS1 一圈。這些衣服,隱隱顯示出藝術機構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與角色。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