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
-
2024 日本京都藝術博覽會
31 October - 3 November 2024 安卓藝術與日動畫廊(nca|nichido contemporary art)欣然宣布共同參展日本京都藝術博覽會Art Collaboration Kyoto(ACK)之畫廊協作單元,本次安卓藝術展出旅德藝術家傅饒、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與日動畫廊展出台灣藝術家劉致宏、 泰國女性藝術家布蘇伊‧阿賈(Busui Ajaw)所共同呈現的「與自然對話」。展覽將呈現繪畫、銅雕與陶瓷等不同媒材的創作,透過不同藝術家對於傳統題材的爬梳,重新探索風景在當代藝術的發展與轉向,試圖在中國山水畫的巔峰及西方印象派以降的風景繪畫的創新後,進一步提問風景在當代藝術中的影響力與可能性。展會訂於10月31日舉行貴賓預展,11月1日至3日開放公眾參觀,我們誠摯歡迎您的蒞臨。 此次展出,亦為安卓藝術(MSAC)與日動畫廊(nca)的首次合作,雙方自2016年因共同合作的藝術家結緣。本次展出以獨特的視角探討人類、自然與社會變遷的議題,以繪畫見長的傅饒與擅長雕琢空間的大卷伸嗣分別從具象與抽象的形式、二維與三維的角度展開一場環繞自然的深刻對話。傅饒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表達人類世界的永恆鄉愁,以及他對自然與人類共存的哲學思考。作品《夜訪》對於自然場景的表現,不僅呼應日本傳統文化對自然的詮釋,還融入歐洲浪漫主義的情懷,在神秘且深邃的氛圍裡,透露著如同詩歌或寓言般的多層次敘事。與此同時,大卷伸嗣的全新銅雕作品《漂浮–背景》,則以近乎抽象的語言探索內心與自然的關係。大卷伸嗣將他在美國駐村期間,面對佛蒙特州那風霜雕刻的冰封山巒之體驗,連結上日本庭院枯山水中的宇宙意象之共鳴,展現出既是固有又不斷變化的現實,在探討人類內心的複雜狀態時,也引發觀者對「存在」的深刻思考。 更多展覽訊息 繼續 -
2024 弗里茲首爾藝術博覽會
4 - 7 September 2024 安卓藝術很榮幸地宣布首次參展弗里茲首爾藝術博覽會,將展出由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與謝鴻均等三位女性藝術家共同呈現的「女性歷史」。 這些藝術家都以多元媒材和豐富的表現手法探索身份、記憶與存在的複雜性,各自呈現獨特的敘事脈絡。博覽會於9月4日至5日舉行貴賓預展,9月6日至7日開放公眾參觀,我們誠摯歡迎您的蒞臨。 展覽的三位藝術家,透過記憶、存在和母性與女性之間的經歷,詮釋出她們風格獨具的陰性空間。身兼創作者、學者、女兒、母親和妻子的台灣藝術家謝鴻均,長期透過繪畫、素描、複合媒材與裝置等不同媒介表達她對女性身體和生命哲學的多方探索。展出的兩件複合媒材系列「記憶的皺褶」,以眾多靈光時刻的速寫,串接拼貼成女性綿密的情感層次與心靈結構,將這些原本刻畫日常故事的素描,重新揉合成一種曖曖內含光的肌理,在不斷轉換、重制、疊構的記憶與歷史中,以光暈交織成另一番細緻豐厚的內在紋理,模糊了素描和雕塑的原本界線。 來自羅馬尼亞的米庫,總是詳細地觀察與描繪自身所處的周遭環境。透過繪畫、素描和動畫等不同媒材,她深入探討自我、人物、植物和空間的關係,並在植物的生長與凋零、空間的光影交織裡,投射出個人對於世界的關懷與反思。同樣來自羅馬尼亞的梅達爾,追溯自己的歷史起源,找尋記憶與情感的藤蔓。她結合刺繡與燈光的創作,巧妙回應她祖母那一代人所維繫的社區和傳統。在黑暗中,梅達爾使用塑膠與螢光材料重塑祖父親手栽植的植物,創造出在黑暗中持續發光的「永恆花園」。搖曳的枝條與若隱若現的人物,照亮了歷史上消失的人們的生活和故事,將他們的精神傳承未來,永恆地閃耀在歷史的篇章之中。 繼續 -
2024 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
25 - 28 April 2024 安卓藝術很榮幸首屆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展出了新銳羅馬尼亞藝術家丹尼·格爾卡(Dani Gherca)的個展“疏離的一瞬”,透過格爾卡的鏡頭,促使觀眾進入一場關於異化、空間尺和現代人的生活中中斷了短暫的探索旅程。 2024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 預展為2024年4月25日, 公眾開放展期為2024年4月26-28日。 繼續
-
2024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6 - 30 March 2024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 2024 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 藝廊薈萃 展區 (Galleries) 呈現「航行」主題聯展,展出旗下藝術家傅饒、黨若洪、羅懿君,以及瑪莉娜.克魯斯的作品。 同時,在展位的策展角落單元,推出台灣藝術家吳增榮的小型個展。 他獨創的使用蓮蓬頭沖水洗刷畫面的手法,令他的水彩發展出一種不輸油畫的份量與豐富肌理,而文人美學的品味則賦予他的畫作具有媲美水墨般的蒼茫意境和深遠況味,他的水彩同時地觸碰了油畫與水墨的兩種藝術語言,也探尋了西方與東方美學並行與融合的另一種可能。 2024 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VIP預展日期為3月26日至27日,公眾展期為3月28至30日,地點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繼續 -
2024 菲律賓藝術博覽會
16 - 19 February 2024 安卓藝術於2024年的菲律賓藝術博覽會推出「島嶼情懷」,以台灣與菲律賓的七位藝術家:周楷倫、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林煒翔、亨利埃爾·帕卡利瓦昂(Henrielle Pagkaliwangan)、李.帕赫(Lee Paje)、漢娜.佩蒂強(Hanna Pettyjohn)、楊立等人的創作來組織、對話與呈現。展覽聚焦於同為熱帶島嶼的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當代繪畫發展與對話,希望對同為熱帶島嶼的兩個國度的當代藝術發展的對話找出更多的可能。展出的藝術家們,通過追溯心靈和身體的經歷與結合熱帶島嶼的所處環境,從而提煉並轉化出一片片洋溢朝氣與活力的詩意景觀。他們也根據自己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思考進行創作,於持續不斷的演繹過程中開展出引人入勝的許多藝術詩篇。 同時在Projects Space我們將推出羅馬尼亞安德利亞·梅達爾於菲律賓的首次個展「未來遺緒」,梅達爾融合自身的家族記憶情感,以及對於羅馬尼亞城鄉發展變遷的觀察,將曾經真實存在於故鄉的老房樣式與植物樣貌,透過樹脂、壓克力等塑料材質重新詮釋。搖曳的枝葉在光與暗的輝映之下發出歷史的迴響,指向過去某個時空中的傳統內涵與群體生活,除了反襯出每個微小生命的存在價值,也允許了我們以另一種方式,思索關於「消解」和「存續」的議題。 繼續 -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19 - 23 October 2023 安卓藝術於2023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E03展位,以「人間‧山水」為題,呈現旗下代理的十八位藝術家用繪畫與雕塑探索人間、表現山水情懷的精彩創作。展出藝術家們透過持續地自我回溯,重新探索人間與山水在藝術表現中的各種可能,為藝術的形式和語彙提供了嶄新的詮釋,將「人」、「物」和「環境」三者交互激盪出一片浪漫與活力兼具的詩學景觀,重啟現實與虛構、日常與史詩的不同對話。 繼續
-
2023 韓國國際藝博會
6 - 10 September 2023 2023 韓國國際藝博會 展位|Booth B63 展覽地點|首爾COEX國際會議暨展示中心 貴賓預展|2023年9月6日(三)13:00-20:00、9月7日(四)11:00-13:00 公眾開放|2023年9月7日-10日 安卓藝術很榮幸首次參展2023年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呈現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個展「織品、家屋與水」。展會將於2023年9月6至10日在首爾COEX國際會議暨展示中心登場,預展從9月6日下午1時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本展聚焦瑪莉娜‧克魯斯最新的系列作品,除觀眾熟悉的油畫,此次藝術家也嘗試其他種類的媒材,包括印刻、刺繡、水彩和雕塑。克魯斯的創作縈繞家族記憶與歷史開展,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她持續梳理編織私密的家族故事以及與之對應的存物記憶,從母系家族三代人的敘事中汲取養分,內化成自身家庭的思考、轉譯為親職的實踐,最終演繹出一幅幅交揉著女性身體與生命、時間與記憶、歷史與傷痕的人生風景。家族記憶不僅僅滋養了克魯斯,也映照出觀者欣賞作品時的各種回憶。當我們觀看克魯斯的作品,不難發現水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元素,她在哈格諾伊(Hagonoy)的老屋經常遭受水災,使得洪水的現象似乎成了一個平凡的災難,深深植根於房屋的建築之中。這棟建於1940年代末期的老房子,每到滿月和新月之時常會經歷洪水侵襲,水災幾乎變成了家的日常事件,也讓當地居民學習跟著大自然共生的智慧。這種深刻的經歷成為克魯斯繪畫場景中的一個感人印記,對她的藝術敘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液化的美學在《園中苦禱》中展現無遺,洪水淹沒原有的庭院,靜止又流動的狀態映射出被鐵皮屋瓦所覆蓋的天空與後方的學校,學校牆面的淺藍色與天光的白曖昧地交織成抽象的色塊,同時間院子中的物件、植栽與牆面磚瓦的倒影律動生姿,水區分而成的虛實世界對應畫面上具象與抽象的筆觸,彷彿湧動的記憶,召喚著洪水與家屋共創的「日常」時刻。而在克魯斯廣為人知的織品主題中,《皺褶與花朵的蹤跡》全景展現這件屬於藝術家祖母的洋裝,近乎真人大小給人強烈的逼視感,局部褪色的細節與遍佈的皺褶,透露衣物歷史的線索與無形時間印刻下的諸多痕跡,很大機率它們也歷經洪水的侵襲,但依舊保持挺立,彷彿繼承原來穿戴者的堅毅性格,與人們一起克服大自然的災難後更顯茁壯。另在小尺幅的《家族樹的沉思》系列中,克魯斯將身體冥想與創作結合,如書寫日記的形式開啟自我與過去的對話,她使用親手鑿刻的母親頭像與小洋裝的印章構圖,輔以手工刺繡線條與打字機的文字,在咀嚼既有的家族系譜外,不斷思索「家」的更多可能。 關於藝術家 瑪莉娜.克魯斯1982年出生於菲律賓哈干萊,布拉干省,2003年以優等榮譽(cum laude)自菲律賓大學藝術學院畢業,2008年以作品《刺繡的風景》(Embroidered Landscape of My Mother’s life: A Biography)獲得菲律賓艾騰尼奧藝術大獎(Ateneo Art Awards),並獲得前往澳洲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視覺藝術中心訪問研究,進而受到矚目開始活躍於國際舞台,同年她亦榮獲菲律賓藝術獎首獎及菲律賓Morris Awards。2012年更囊括菲律賓13藝術家大賞(The 2012 Thirteen Artist Award)的殊榮。除了菲律賓,她的作品也經常於台灣、香港、義大利、德國與法國等國際場合中展出。2021年,由派崔克.佛洛雷斯策展的「潮汐時間表:瑪莉娜.克魯斯」大型個展於台灣的關渡美術館舉辦。作品典藏於台灣桃園市立美術館、財團法人生命之花文化藝術基金會、菲律賓的Menarco Vertical... 繼續 -
2023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3 - 25 March 2023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呈現傅饒 (Rao FU)個展「夜宴」。展會於2023年3月23至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登場,預展從3月21日中午十二時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夜宴」個展延續傅饒一直以來對跨越文化的探索與實踐,展示了藝術家近期的繪畫、水彩與雕塑作品。作為一名出生於中國北京、成長於青島,旅居德國近二十年的當代藝術家,傅饒不僅具備國際視野,同時深受德勒斯登畫派和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這些藝術形式都離不開德國文學與哲學思想的鋪墊。其中,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 1770-1843)更是啟發藝術家對於人類精神世界的極度渴望與追求。他在東西文化中始終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運用多元文化藝術語言的同時,也在創作中清晰地展現並回歸人類精神本質,探討人類當下的處境、人與精神世界或現實世界的深層關係。 在巨幅三聯油畫《夜宴》中,傅饒以一貫的平遠透視法和大敘事結構,展現成熟嚴謹的構圖與嫻熟的繪畫技巧,將人類精神的渴望寄託在畫中蒼茫延綿的大地上,以海市蜃樓般的巨大風景呈現出現實世界的幻象,同時深入刻畫出人物的儀式性。畫面中手捧獻祭聖物的巨人與前行微蹲的形象,仿佛黑夜中喚醒人類精神渴望的使者,他/她們有如黑夜中行遍大地的酒神祭司;而散落畫面裡的其他人物和場景,則映射出混沌不安的當下,人類的倉惶與急欲逃遁的真實世界。傅饒從個體的思考中出發,進而結合其藝術理解與對全人類的關懷,通過畫筆探索藝術與人文的無盡可能,以繪畫追尋消逝的精神世界,在黑夜中引領我們邁向那道澄明之光。 從早期的紙上小品到現在的巨幅三聯作,可以看出藝術家從最初的日常主題轉向了宏偉般的史詩和寓言,他將自己的情感根植於人類經驗和真摯的個人感受,藉此超越時代、地域與文化的限制,將個體的「人」緊密聯繫在一起。他曾說:「藝術像是一面鏡子,在鏡子裡能反射出我想提出的問題,但我並不急於尋求答案,因為過程才是讓我去解決它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我只需要繼續去做自己。」 傅饒的創作方式,跨越了世俗意義上地域和族群的使命,他深度反思中西方繪畫傳統與意義,運用寓言般的方式來展現人類精神的主題,期望在無國界的藝術語言中尋求共鳴。他的作品傳遞濃厚情感,同時也透露出深層的思考與反思,藉由自身的藝術創作,傅饒重建與融合不同文化之間的藝術語言,也讓作品擁有了更深層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繼續 -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4 October 2022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2年再度參展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的E04展位中呈現布恩.卡路拜恩(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魯伊·米蓋爾·萊陶·費雷拉(Rui Miguel Leitão Ferreira)、傅饒(Rao FU)、李明則(LEE Ming-tse)、林煒翔(LIN Wei-Hsiang)、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石晉華(SHI Jin-Hua)、謝鴻均(Juin SHIEH)、黨若洪(TANG Jo-Hung)、吳增榮(WU Tseng Yung)、張墨(ZHANG Mo )等十二位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展會於2022年10月21至2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會展中心登場,預展從 10月20日下午十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本次展出,我們以「景觀之詩」為題,呈現旗下藝術家們用繪畫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最新創作。他/她們透過「觀看」與「轉換」的兩個端點,重新切入風景與人的主題,探索繪畫在當下的形式可能與轉化,將「人」與「物」轉為詩性景觀,重啟現實風景與藝術表現之間的聯結和對話。展出作品環繞於風景美學的省思與轉化,微觀日常與神話史詩兩個面向來探索。 風景美學的省思與轉化 石晉華、吳增榮和林煒翔三人的作品,皆是藝術家融會個人的眼與心的創作,用高度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風景美學的代表.《走筆#183》以水墨打底並於其上以白色鉛筆繞山行走,繼續石晉華在紙上以筆朝聖的旅程,而一生執著於水彩創作的吳增榮,中年從建築師轉為全職畫家,他獨創的技法融入水沖畫面的過程,將水彩繪畫帶到另一種分量與境界,展出的幾幅風景無論是構圖、筆觸和色彩都是大膽而自信,強烈的風格中早已自成一體。別於吳增榮的風景繪畫中那種高度自信和表現性的語言,林煒翔的風景畫則以輕柔的觸感不斷地疊加和描繪出的一種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意象,林煒翔的畫源自他個人行旅自然的記憶,也織入他作畫時的多重想像,風景、記憶、影像和內心,是一層又一層地染進林煒翔的畫布,進而浮現烘托出眼前這片凝結住不同季節、時刻、色調、光影的迷人風景。 同樣介於熟悉和陌生之間,菲律賓藝術家布恩.卡路拜恩的風景畫在看似感性的外表下藏有複雜的理性思維和空間透視,他的筆觸散佈於畫面各處,畫面散發著無邊無際的感受。而藉由母系家族物件的考掘與發展,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也不斷與菲律賓的過往對話,並以寫實和抽象兼容的繪畫語言,持續擴編出一張滿佈情感與獨特地景的創作之網。來自羅馬尼亞的安娜.瑪瑞亞.米庫總是在自己的生活與創作空間中不斷發現與創造繪畫的新意,她工作室一角的描繪既是她生活之所在,亦已成為她創作中的地標。 微觀日常 VS. 史詩神話 長期浸潤於台灣常民文化的李明則,其繪畫與複合媒材作品經常揉合武俠漫畫、寺廟彩繪與水墨的元素,他將現實生活的材料和風情融入充滿奇幻與想像的江湖世界,轉化出一幕又一幕的藝術新貌,2022年作品《顛峰山水》(Landscape at the... 繼續
-
2022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7 - 29 May 2022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2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呈現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個展「織品、家屋與水」。展會於2022年5月27至2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登場,預展從5月25日中午十二時展開。 「織品、家屋與水」探尋瑪莉娜‧克魯斯的藝術實踐,呈現藝術家橫跨時間與與媒材尺幅的近期作品系列。克魯斯的創作環繞其家族記憶與歷史,家族故事與存物記憶是藝術家近十多年來持續編織的一張創作之網,這張網除了交織著藝術家的母系三代故事外,也織紡入觀者欣賞作品時所勾起的各種回憶。它就像一個有機體般的不斷成長,以聚焦於衣物細節與表情的各種樣貌,持續演繹出一幅幅交揉著女性身體與生命、時間與記憶、歷史與傷痕的人生風景。在克魯斯的作品中,水一直是災難性的日常元素。她在哈格諾伊市的老家房子常常受到洪水侵襲,以至於洪水幾乎變成了日常的災難,內化在房子的建築中,也成了藝術家在畫中的鮮明佈景。那些液化的痕跡影射了反覆的糟糕天氣或可怕的氣候變化,讓水成了作品美學的重要部分。派崔克・佛洛雷斯曾於專文「水之隔膜」中寫道:「重新審視我們觀看克魯斯作品的體驗,會讓我們思考一個較廣義的問題:是什麼決定了她的創作形式?一個重要因素是她作品的主題,衣物和房間,皆有內部和外部的雙面性,也都是皮膚和身體的棲身之所。畢特里茨・柯倫米娜(Beatriz Colomina)在選集「性和空間」(Sexuality & Space)中的文章以哲學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關於「痕跡」的一段引言作為開頭。我之所以引用,是因為這一段跟克魯斯對於記憶的情感政治有很多共鳴。班雅明在論述中說,「生活就是留下痕跡」。柯倫米娜認為這段論述突出了「內部空間的誕生」。…….克魯斯的創作聚焦的就是這些層面,她把「水」這一元素變成了另一重維度,並組合了主要的三重比喻:布料、內部空間、水。…….就像是班雅明關於「痕跡」的論述一樣,在這個凌亂的畫布上刻下的是一系列不斷遷移的記憶,它們包裹著物體,讓它們從原本的過時、混亂、懷舊的停滯狀態釋放出來。」 瑪莉娜.克魯斯1982 年生於菲律賓哈干萊,布拉干省,現居於此。克魯斯2003 年以優異的cum laude 榮譽畢業自菲律賓大學藝術學院。她在2008 年以作品《刺繡的風景》(Embroidered Landscape of my mothers life: a Biography)獲得菲律賓艾騰尼奧藝術大獎 (Ateneo Art Awards),獲獎也使她前往La Trobe University 的Visual Arts... 繼續 -
2022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9 - 22 May 2022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 2022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推出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石晉華、黨若洪、楊立等 5 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展會於 2022 年 5 月 20 至 22 日在台北世貿ㄧ館登場,預展從 5 月 19 日下午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在台北當代藝博會的 A09 展位,安卓藝術將以展中展的形式呈現傅饒的最新創作,從不安的現實與目睹生死的殘酷下體現藝術家對「人」的思考,也回應兩年來的疫情生活中給予藝術家的最新激盪與探索。此外,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石晉華、黨若洪、楊立的群展「人的風景」,則藉由創作者從日常周遭的觀察與轉譯中,對物件保存與家族記憶、人筆互文與借代轉換、圖像敘事和當代生活場景帶來更多的體現。長年定居德國的傅饒,總是以「人」的主 題,呈現他對文明的省思,在人類的高度創造力中經常也同時挾帶了毀滅傾向,這偉大又脆弱的雙重存在,在近來動盪局勢的激化中,愈見矛盾與相互拉扯。傅饒筆下的人物形象,像是被抽離了皮象的靈魂,是一種人類共像的縮影,傳達出普遍的不安、焦慮、痛苦與無助。在作品 《斑鳩》中,佇立畫中央的男子以不自然的站姿前傾,注視前方,渾然不覺身後傳來的輕蔑眼神;傅饒以疏離的表現形式與造型再現令人玩味的場景,畫面層次隨個別物像的不同焦距處 理,狂野低鬱中寄託著藝術家對生命的深刻反省。 在「人的風景」中,克魯斯首度發表以家族遭受淹水的戶外景觀描繪的大幅風景繪畫《這不是海平面 I》以及我們熟悉的衣物主題《褶皺紋路上的褶皺》(Crease on Creased... 繼續 -
巴塞爾 OVR:2021
人的風景:瑪莉娜.克魯斯、傅饒與楊立 10 - 12 February 2022 「人的風景」是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和楊立三位藝術家的畫作背後隱含的共同關注,他/她們都從日常周遭的觀察與轉譯中,在這個歷史轉向的關鍵時刻,讓觀者對於物件保存與家族記憶、結合神話與史詩的跨文化反思,以及當代生活的清新場景有著更深的體悟,在物件、景觀的描繪背後散發著對於人與生活的關懷。 克魯斯將她母系家族傳承下來的衣物,轉換到畫布上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描繪,在介於具象與抽象的圖案構成中,刻劃出一段又一段曾經存在的時光,進而凝結出她家族故事裡的美好記憶。那些由克魯斯外婆所設計和親手縫紉的衣物,在經歷半個多世紀的保存後,轉由克魯斯在畫布上為他們重新賦予嶄新的生命,讓這些未來將隨著時間逐漸化去的物件,在藝術形式中重生為永久被保存下來的作品。 移居德國多年的傅饒,則以他長年身處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土壤中,在異鄉與故鄉的生活和記憶交織裡,持續地探索不同語言與文化的交融與跨越的可能性。他的繪畫既有西方古典藝術和浪漫派繪畫的繼承,又同時在布局和筆法上夾雜著中國水墨的養分,而神話與歷史題材的引用與融合,更在舊與新之間不斷巧妙的生成自己的系統。在古今與東西之間開創出一種兼容史詩色彩和當代情懷的繪畫。 而90後的楊立,在追求創作能量的爆發中,總是以日常生活周遭的風景表現他年輕生命的爆發力,透過洋溢普普風的構圖與色彩,以及結合畫筆與噴漆的表現,用一種相對輕盈的姿態和語彙構建出年輕藝術家獨有的鮮活。這三位來自不同地區和世代的藝術家,分別從家庭回憶的物件與片段,跨文化的生命經驗與省思,日常風景的再挖掘,為我們重新拼湊出一張藝術世界裡不斷擴展的生命之網,也帶領我們走入每一段充滿故事的生命經驗與探索。 繼續
-
2021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11 - 14 November 2021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今年秋天參展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並於展會中推出藝術家傅饒的最新個展「燃燒」(展位E12)。這是傅饒的作品第一次於上海曝光,亦為安卓藝術在ART021的首次參展。展會於2021年11月13至14日在上海展覽中心登場,預展從11月11日下午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燃燒」集結傅饒今年完成的全新作品,延續藝術家在創作中慣用的大場景與平遠透視法,在畫面無數疊加的幻象與形體中,展現出無法名狀的狀態,也許是涅槃前的瘋狂,抑或消亡後的殘像。如傅饒自述:「我將其看成是某種積累的必然轉變與極致,是生命之力的表現,是儲存在內心的慾望,燃燒得以讓我在某個瞬間衝破自我,又在某個時刻反思和重組內在的構造。」作品畫面上的場景,彷彿鏡射我們集體經歷過的事件,那身歷其中難以被具體描述出的感受,強烈的同時又可能在下一秒陷入孤寂,巨大的張力撕扯讓我們願意繼續在故事裡糾纏,在浩瀚的視覺敘事裡仔細品嚐傅饒燃燒生命經驗所照亮的物像。《駛向無人島II》中描繪一艘滿載航行中的小船,有人看似與海搏鬥、有人隨船載浮載沉,更有人知所定向處變不驚,遠方的海域與陸地交融成神秘的背景,寬廣無際卻總顯一絲荒涼,與前景的人物萬相形成強烈對比。《紅靴》裡那身形雄偉的滑冰者手舉全身艷紅、形體變異的共舞者,曖昧姿態的情緒暗示使人摸不清他們究竟是合作還是競爭的關係。傅饒繪畫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一樣複雜,是夢、幻象與現實的組合,如同世間萬物的型態,不可言表,但深觸內心。 傅饒1978年出生於北京,1999年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休學,同年遠赴德國留學,並於2009年從德勒斯登造型藝術大學油畫系畢業。從2009年畢業以來,傅饒即持續地受到德國藝術界的關注,作品已相繼被薩克森城市美術館(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薩克森藝術基金會(Die Kulturstiftung des Freistaates Sachsen (KdFS)),盧森堡國家藝術與歷史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d'Histoire et d'Art Luxembourg (MNHA))等機構收藏,也成為這些美術館典藏的唯一亞洲藝術家。他的畫作也被許多德國、美國、比利時、盧森堡、瑞士、中國、台灣等地的私人收藏家所收藏。德國藝術評論界評價他是一位謙虛且有才華的探索者與創新者,認為他將個人深受影響的德國表現主義藝術、浪漫主義與其自身成長的經歷與感受傑出地融合後,以一種極其細膩又令人震撼的方式在畫布上呈現出來。 關於ART021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創立於2013年,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展項目。博覽會匯集了全球頂級的畫廊與機構,力圖給藝術家、藏家、贊助人、策展人、美術館負責人等構築一個專業的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當代藝術動向與想法。ART021以精選品質、專業水準、本地資源、國際視野為其創辦宗旨。 繼續 -
2021 台北藝術博覽會
21 - 25 October 2021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1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呈現布恩.卡路拜恩(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Rao FU)、喬哈‧加百列(Joao GABRIEL)、鍾江澤(JHONG Jiang-Ze)、李明則(LEE Ming-tse)、林煒翔(LIN Wei-Hsiang)、劉致宏(LIU Chi-Hung)、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石晉華(SHI Jin-Hua)、謝鴻均(Juin SHIEH)、羅德爾.塔帕雅(Rodel TAPAYA)、黨若洪(TANG Jo-Hung)、楊立(YANG Lee)等十四位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並於MIT展區推出曾獲2020高雄獎首獎的藝術新秀簡佑任的個展,展會於2021年10月23至2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會展中心登場,預展從10月21日下午三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本次展出,安卓藝術以「想像」與「再現」的兩個主題,呈現旗下藝術家們用繪畫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最新創作。他/她們透過「想像」與「再現」的不同端點,重新思索繪畫在當下的形式發展與精神轉化,以及探索「人」與「物」在畫作裡的流轉與變遷,從而對當代繪畫的再現與想像、真實與虛構,進行更深地梳理。展出作品將圍繞風景美學的繼承與轉化、日常與神話的兩種面向來開展。 風景美學的繼承與轉化 石晉華的《走筆#178》和林煒翔的《從前的雲走得慢》,皆是藝術家融會個人的眼與心的創作,用高度個人化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風景美學的代表.《走筆#178》以水墨打底並於其上以白色鉛筆繞山行走,繼續石晉華在紙上用筆朝聖的行旅,而林煒翔寬達四米的風景繪畫《從前的雲走得慢》,描繪出我們熟悉的宜蘭外海與龜山島的意象,但他將個人行旅自然的景象存於記憶、影像和內心,再用凝結了不同季節、時刻的色調與光影,以細膩筆觸與多層次的薄染烘托出眼前這一道既熟悉又陌生的風景。 同樣介於熟悉和陌生之間,菲律賓藝術家布恩.卡路拜恩的風景繪畫則在看似感性的外表下藏有複雜的理性思維,而藉由母系家族物件的考掘與發展,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也不斷地與菲律賓的過往對話,並以寫實和抽象兼容的繪畫語言,持續擴編出一張充滿情感與獨特地景的創作之網。出生於90後的台灣年輕藝術家楊立,結合噴槍與畫筆使用的畫作,充滿鮮豔的色調與繽紛的活力,在日常風景裡創造出另一番盎然的生機。 日常與神話 在日常與神話的主題中,傅饒的三聯畫《傳奇》(Legend)與羅德爾.塔帕雅的《樂團》(The Band)是此次展出的重中之重.《傳奇》寬達四米多的尺幅,以傅饒一貫擅長的動態構圖和宇宙洪荒般的場景,呈現出史詩般的文明結晶,畫面中央處低頭佇立的男孩與其右方躍起的鯨,畫作右側被光圈環繞充滿寓意的人物,和遠方聳立的政治性建築,讓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生活在傅饒的作品中有機的生長,並不斷相互對話出新的篇章…而塔帕雅的《五月裡正在行進的樂團》混合藝術家長期對在地傳說與現實社會的關注,用一種兼具表現性筆觸和洋溢南島文化的紋飾圖騰,拼組出一幅熱情中夾雜些許徬徨、詭異的音樂演奏。 相對於傅饒和塔帕雅充滿史詩或傳說性格的創作,黨若洪、鍾江澤和喬哈‧加百列的畫作則更偏向一種「劇場性」的身體演繹。這三位藝術家皆以人物繪畫為主,黨若洪的繪畫經常在日常生活的縫隙中,開啟一個窺視的孔洞,讓繁瑣細碎的生活樣貌幻化成一幅劇場性格濃厚的景觀,新作《蒙古來的碟仙》(Pen Fairy from Mongolia)在大筆觸和大面互補性的紅綠色調中勾勒出一站一坐的人物,舞台中的實與虛、畫面上的天與地,都在藝術家的巧筆下渾然生成。而首次在台灣展出的葡萄牙藝術家加百列,其畫作構圖雖大多擷取自電影場景,但這些以男性人物為主的繪畫,更像藝術家身為男同志的一種身份認同與自我表述,常常在暗晦色調中透露出男性之間的情慾糾葛… 除畫廊展區外,安卓藝術同時於MIT單元推出曾獲2020年高雄獎首獎得主簡佑任的個展「築‧巢」,藝術家借用了「築」與「巢」的詞意,進一步推演物質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運行的鏈狀關係,並以「水泥」、「舉牌工人肖像計劃」以及「家屋」等三個系列,探討家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水泥」系列以繪畫裝置將水泥作為繪畫媒介的表述,透過水泥本身的符號隱喻,突顯資本主義世界對於繪畫與市場見解之間的張力狀態。新作《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用水泥作為材料臨摹與挪用了日治時期在臺畫家鄉原古統(Gobara Koto,... 繼續 -
巴塞爾 OVR:藝術隨意門
16 - 19 June 2021 巴塞爾藝術展於6月16-19日推出首屆策展主題「OVR:藝術隨意門,以當下及歷史的角度,聚焦於塑造當代藝術的實踐。展廳作品將展現過去一年跟現實脫離的境況。是次網上展廳由Magali Arriola、李綺敏及Larry Ossei-Mensah策展。 安卓藝術呈現傅饒個展「離弦」,作品展現對於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死、愛戀、聚散無常等生命課題,深具啟發性且令人動容。 繼續
-
2021 香港巴塞爾
21 - 23 May 2021 本次於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展出瑪莉娜‧ 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Rao FU)、李明則(LEE Ming-tse)、石晉華(SHI Jin-Hua)等4位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展出以「物件」和「 劇場」的兩個主題呈現出四位藝術家觀察世界和理解生命的創作, 透過繪畫作品和立體物件來敘述自然和人文的相遇、 對話與轉換的過程,以及自我與家族生命的傳承。 繼續 -
2020 菲律賓藝術博覽會
21 - 23 February 2020 安卓藝術於2020 年 2 月 21 日至 2 月23 日參展2020菲律賓藝術博覽會(Art Fair Philippines),推出長期合作的藝術家傅饒、鍾江澤、黨若洪、謝鴻均、Ana Maria Micu與在地藝術家Victor Balanon、Marina Cruz、Gab Ferrer、Jem Magbanua、Hanna Pettyjohn的精彩群展,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展出作品多以藝術家生活中尋常的人、事、物與風景出發,他們透過畫筆、勞動穿梭於日常的隙縫,哲學辯證與反思人與物件和情感、生命之間的關係和意涵。藝術家Marina Cruz以家族舊衣為題材,從家族的故事與記憶,漸次擴展出關於情感的召喚羅織、時光刻痕,翻轉出多樣的作品形式:包括攝影、油畫、雕塑等,新作著眼衣料自體生命與著衣者間,細膩多樣的對話與探討。本次Marina Cruz銅雕作品《凝結的時刻:伊麗莎的洋裝》亦將首次於菲律賓曝光 。Jem Magbanua透過描繪平凡自然植物映射內心的天氣與地景,在心靈與實體之間,譜出結構空間與無形回憶融合的交界。長期聚焦於室內景物描繪的Ana Maria Micu,以繪畫轉譯她眼中的真實,畫中畫的構圖將外在的觀察延伸至內在的冥想,流轉今昔時空下的內心活動。擁有菲律賓與美國雙重背景的Hanna Pettyjohn藉由人像的描繪與地景的融合,刻劃出移民女性獨立遷徙,深根他鄉的生命歷程。而台灣藝術家謝鴻均在碳筆反覆的擦抹、推疊與拼貼過程中,形塑出象徵性的壁花圖騰與女性符號,反映自身生命歷程與當下的點滴。而旅德藝術家傅饒與台灣藝術家鍾江澤和黨若洪的繪畫,則蘊藏豐沛的視覺張力與劇場角色,在這搭建出的人造風景中,以豐富的色彩鋪陳與流暢的筆觸,構築起意在言外的感官高度。 關於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2010年成立於台北,是一個推廣亞洲及國際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平台,同時致力於策劃創新而具有啟發性的展覽,並藉由合作計畫落實文化交流。 繼續 -
2020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7 - 19 January 2020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20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的畫廊精粹展區(Galleries)中推出藝術家傅饒、李明則、劉文瑄、林煒翔、鍾江澤、石晉華、謝鴻均、黨若洪、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派翠西亞.伊斯塔科(Patricia Eustaquio)、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na Micu)、克里斯托弗.戴樂(Christopher Taylor)等12位來自台灣和國際的藝術家群展,同時在個人展藝單元(Solos)呈現菲律賓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的全新個展。展會於2020年1月17至1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登場,預展從1月16日下午二點展開,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在展位C24單元上的群展,安卓藝術將透過「風景」和「劇場」的兩個主題來呈現人們看待世界和在舞台上被觀看的不同面向,勾勒出人與自然相遇、對話進而轉換表現的過程。和「風景」相遇的主題由七位藝術家擔綱:觀念行為藝術家石晉華以走筆方式,將鉛筆的耗損一筆一劃建構成獨特線條風景的《走筆#168》;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娜.瑪瑞亞.米庫,通過不斷觀看和映射自我的過程,以身體和畫筆感知存在的現實,進而重新構築與創造出個人的藝術世界。菲律賓藝術家派翠西亞.伊斯塔科擷取自油畫顏料堆或其他物件的細節,訴說著曾經華美的腐朽與殘屑,譜構新生當代風景;英國攝影家克里斯托弗.戴樂,以鏡頭擷取冰島風情和景物,以簡單的構圖和充滿象徵性的細節融出一幕又一幕的影像寓言;大卷伸嗣反思存在之證,以天然的礦物水晶顏料,翻繪現實風景裡逐漸消亡的花樣圖騰;台灣年輕藝術家林煒翔以油彩鋪成出可供心靈徜徉的山林,無數層輕薄色彩罩染、堆疊與鋪陳孕育出飽含呼吸律動的純粹之境;劉文瑄標誌性的紙張雕塑(Drawing Sculpture),在二維與三維之間,形塑多重視覺的閱讀興味,卻是來自藝術家長期和世界的觸感對話。 另一方面「劇場」做為人造的風景,則由李明則、傅饒、黨若洪、鍾江澤和謝鴻均等五位藝術家的繪畫與裝置作品來詮釋。長期浸潤於台灣常民文化的李明則,其繪畫與複合媒材作品雜揉武俠漫畫、寺廟彩繪與水墨的元素,將現實生活裡的材料和風情融入充滿奇幻與想像的江湖世界,轉化出一幕又一幕的藝術新貌,呼應當代社會與人心的多變或騷動。而長年定居德國的傅饒,作品具有混雜敘述性的場景,夾雜曖昧、詭譎的浪漫氛圍,演繹其個人內心的奇幻之旅。黨若洪的繪畫則蘊藏豐沛的視覺張力與劇場角色,他動人的色彩鋪陳與流暢率性的筆觸,在回歸視覺語言的過程中和劇場的形式與內涵互為表裡的交融一起。而鍾江澤試著發現和撿拾從螢幕中裂解出來、稍縱即逝的碎片,剝離畫面的訊息指涉,再以畫筆聚合出另一番更偏向媒體介質化的視覺意象,呼應當代社會大量存在螢幕裡的劇場感。長期以女性意識實踐藝術創作和理論思考的藝術家謝鴻均,在最新完成的複合媒材作品中,用充滿花朵的造型和女性符號在一方天地裡再現出陰性空間裡層疊交錯的感性世界。 除畫廊展區外,安卓藝術也於個人展藝(Solos)單元,呈現備受關注的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的全新創作。克魯斯的作品向來環繞於個人生命與家族記憶的故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滲入衣物裡層,探索織布紋理翻轉出來的多種面貌,再由衣物細節局部觀察與表現中重新與曾經穿著的人合而為一,發展出一種從人到物,再由物回到人的「家族群像」系列。本次展出,藝術家將首次發表銅雕作品《凝結的時刻:伊麗莎的洋裝》,她以外婆替母親做的洋裝作為連結的物件,象徵母親與女兒間特殊的生命交集,母親∕女兒∕女人間轉換並相互參照對方的生命,產生愛與衝突的矛盾交織。母親心中的內在角色投射與延伸,透過女兒再次世代交替與傳承。藝術家本人也將親臨開幕。 而在台北當代藝術沙龍中,一件安娜.瑪瑞亞.米庫精彩畫作,展陳現實場景與藝術家介入主體表現的交織,引領年輕藏家以更富情感的凝視,開啟詩意的眼界。 繼續
-
2019 Artissima藝術博覽會
1 - 3 November 2019 安卓藝術於2019年11月1日至11月3日於Artissima展出「山水.人間」,這是繼2015年安卓攜帶Marina Cruz參展Artissima後的二度回歸參展。本次展出將以「山水‧人間」(Shan shui · the Earth)為題,呈現畫廊長期代理與合作的8位亞洲藝術家:Buen CALUBAYAN、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儂那.凱西亞(Nona GARCIA)、李明則、劉文瑄、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石晉華、黨若洪。博覽會預展及開幕酒會於10月31日登場。 風景主題在東西方的藝術發展中向來扮有重要的角色,也各具有歷史性的地位與特色。在東方,筆墨中的山水是藝術家或文人寄情天地的象徵,而西方,風景繪畫則從作為神話與宗教的背景一路發展成人類走入自然凝視外在現實與體驗的樂園,同是藝術家神遊之地。不管是以山水或風景的角度來看,風景在東西方的藝術創作裡都有無法被忽略的地位,它不僅反映人們如何看或如何思考這個世界,更呈現出人與自然相遇的過程,和與之對話的必要性。 「山水.人間」透過對傳統題材的爬梳,重新思索風景元素在當下的發展與呈現,希望對於經歷中國山水畫的高峰和西方從印象派以降對風景描繪的各種突破後,再探風景對當代藝術中的影響與可能。本展的八位藝術家,從傳統風景主題開展出當代繪畫語言的菲律賓藝術家Nona GARCIA和Buen CALUBAYAN開始,接續到用一支鉛筆的走筆方式重新建構出自然風景的石晉華,透過抽象線條投射或回應風景地貌的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與克魯斯(Marina CRUZ),以及在油畫中帶入東方美學形式的黨若洪,與透過土地連結和在地民間美學發展出水墨革新的李明則,與透過傳統水墨作品的收集和疊繪翻轉融會出全新水墨裝置的劉文瑄。展覽將從風景的創新、東方美學的繼承與轉化、抽象與自然等三個面向來梳理。 繼續 -
2019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9 - 31 March 2019 「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的個展名稱取自馬克思《共產黨宣言》語錄,正如策展人廖廖所言,若從原文語境中抽離,這句話可能是今日這個時代的最佳的注腳,廖廖提到:「互聯網、全球化、消費主義、人工智慧潮水般洶湧而至,使得今天的權力結構、知識體系、傳播方式、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以往我們認為堅不可摧的信仰、權力、文化、甚至體制,逐一煙消雲散。此種改變不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以一種潛移默化但勢不可擋的方式吞沒了我們。……史金淞以『個體身份』去體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嘗試用作品來剖析、消解、重建新時代的生產方式、權力結構、知識場域。以此來完成一種「個人的公共性」,這是史金淞獨特的創作思維與方法論。」 繼續 -
2019 菲律賓藝術博覽會
22 - 24 February 2019 今年初春,安卓藝術於2019 年 2 月 22 日至 2 月24 日參展2019菲律賓藝術博覽會(Art Fair Philippines),並於2月19日-3月13日在菲律賓推出大卷伸嗣「重力與恩寵」特別項目,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重力與恩寵」特別項目由安卓藝術與AyalaLand共同呈現,展出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的經典作品《重力與恩寵》,以宏偉尺度和充滿生命力的光影雕塑,為菲律賓當代藝術週隆重地揭開序幕。「重力與恩寵」引用自二十世紀法國哲學家西蒙娜.偉依(Simone Weil)的同名著作 La Pesanteur et la grâce,大卷伸嗣思考關於人類得天獨厚的智慧與能力,以及伴隨著恩賜而來的作為與責任,盼在作品優美的光影中,開啟與時間長河的無盡對話,引領觀眾思索人類文明共同走過的點滴。 接續大卷伸嗣絢麗的光影洗禮,安卓藝術將於菲律賓藝博會中為觀眾帶來在地藝術家Marina Cruz, Victor Balanon, Patricia Perez Eustaquio和Lee Paje、羅馬尼亞藝術家Ana Maria Micu與台灣藝術家謝鴻均、石晉華、林煒翔、劉致宏等人的精彩作品。這些展出藝術家多從生活中的尋常物件和風景出發,透過畫筆穿梭於日常的隙縫,哲學性地思索物件與情感、生命之間的關係和意涵。菲律賓藝術家Marina Cruz的畫作,透過重繪織品的紋理,爬梳一段段動人的家族史,飽和的布料色澤與破損的痕跡,映出屋簷下三代女性共同經歷的美麗與哀愁。向來聚焦於室內景物描繪的Ana Maria... 繼續
-
2019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傅饒、黨若洪 雙個展 18 - 20 January 2019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中推出傅饒和黨若洪兩位藝術家的雙個展。展會於2019年1月18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登場,預展從1月17日下午二點展開。 傅饒與黨若洪的創作皆有東方和西方、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話,也投射出他們兩人從東方開始到西方求藝所積累出的藝術語彙。兩人的繪畫都出自個人內在的投射進而轉化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想像,其畫面都在充滿張力與動能的筆觸中,渲染出風格獨具的場景和空間,隱約呼應著當代社會與人心的變動。 長年定居德國的傅饒,自幼學習書法與水墨,他著迷於色彩的幽微層次與德國浪漫主義的氛圍,經常藉由瀝青或油畫顏料的潑灑和點染,構築富有墨韻的繪畫效果,作品在混雜敘事性的場景中,營造出夾雜著曖昧、詭譎的氛圍,引領觀者進入一場內心的奇幻之旅。 而作為一位城市的漫遊者,黨若洪則以一種疏離的姿態對話外界,他的繪畫蘊藏豐沛的視覺張力與暗示,畫面透過動人的色彩鋪陳,以及率性流暢的大筆觸,回歸視覺語言的純粹性,在日常的圖像中提點出當代生活裡某些奇特而難以歸位的處境,成就一種極個人化的趣味和內涵。 繼續 -
2018 杜塞道夫藝術博覽會
瑪莉娜.克魯斯、安娜.瑪瑞亞.米庫、傅饒、史金淞 16 - 18 November 2018 安卓藝術參展2018杜塞道夫藝術博覽會(Art Düsseldorf),呈現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安娜.瑪瑞亞.米庫 (Ana Maria Micu)、傅饒和史金淞等四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展出作品有繪畫亦有複合媒材,四位藝術家透過深刻的凝視和觀察,在細膩寫實、肆意奔放的描繪,或觀念性的安排下,形塑出一道個人的獨特風景。展會於2018年11月16至18日在德國的Areal Böhler登場。 米庫和克魯斯兩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映照出她們對於自身周遭環境的細膩觀察。米庫以即景攝影為基礎,用細膩樸實的筆觸和樸實靜謐的色調描繪出個人的工作與生活空間,探索蘊含於日常物件裡的美學意義。而總是以「家」為創作核心的克魯斯,以源於家族的織品故事,沿著織品和畫布的紋理,一筆一畫地羅織出一張介於三代女人之間來回穿梭延展的情感之網。她們用寫實的手法,細緻呈現女性的日常空間和活動場域,以物件和場所帶領讀者體會更深刻的人性與情感。 相對於兩位女性藝術家細膩的自我凝視,傅饒和史金凇的創作則更偏向於舊有章法的突破。留德多年的傅饒,明顯在繪畫中繼承傳統水墨的養分,並結合西方中世紀以來的神秘性格與德國浪漫主義的養分,將個人的夢境與內心風景,透過動態的畫面構成形塑出末日般的浪漫幻境。而史金淞以工具和日常生活物品在宣紙上印染下的《百衲圖》系列,則以創作的個體身份,挑戰傳統的文化體制,用解構的破壞手法重新組構出新的架構與傳統,進一步地反思傳統的價值和美學形式。 繼續 -
2018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9 - 31 March 2018 亞洲視野 INSIGHTS|3D33|李明則:遊俠戲影 藝聚空間 ENCOUNTERS|3E07|大卷伸嗣:臨界之氣-時空 預展|2018年3月27- 28日 公眾開放|2018年3月29-31日 大卷伸嗣|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3月29日 17:00-18:00 李明則長期浸潤於台灣常民文化,累積了深厚底蘊,其創作雜揉了武俠漫畫、寺廟彩繪、民間藝術與水墨的元素,亦涉及藝術家生活中的品茶、園林、行旅與閱讀,而流露一股緬懷歷史的傷逝情懷。他的藝術取材自個人在當代環境裡的生活經驗,而以超現實的手法將他於現實中或精神上相遇的人、事、物轉化為化外之境裡的奇人異事,以非主流但深入民間的取材來源,形塑獨立於任何現實時空背景之外的世界。「遊俠戲影」展出李明則最新創作的立體皮影裝置與繪畫,以及由老舊民俗物件如鬥片、觀光紀念品再創作的立體作品,揭露一個神秘且自外於現實、任想像馳騁的奇幻江湖。 現實與精神的交界是李明則創作的主旋律。伴隨著流傳於民間文化的古老傳說與神話,以及舊時遺留的物件,李明則回視童年與過往記憶,開啟一段段悠遠、滄桑、充滿關懷且超越了現實與歷史的精神回溯。台灣於歷史進程中經歷了多元文化與政治勢力的衝撞、抗衡與融合,李明則的「遊俠戲影」裡,現實與幻象共譜一方神秘之境,過往歷史與當下現實在此融合,映照著台灣集體意識中關於日常、宗教與民俗的多元面向,亦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裡,展現台灣一獨一無二的地域性格。 在2018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Encounters藝聚空間,安卓藝術亦將呈現大卷伸嗣的空間裝置作品《臨界之氣—時空》,以柔軟的布幔作為傳達重力與時間之存在的媒介。飄浮於虛空中的布幔象徵著正要脫離物理感知的臨界之處,打造出近似於日式庭園或禪觀的冥想空間。《臨界之氣—時空》探索了兩種存在於交界之處的衝撞,例如「重力與無重力」、「光與影」、「內與外」,及「可視與不可視」。布幔隨著呼吸般的律動飛舞,引領人們進入新的時空脈絡,而布幔的呼吸同時對應著觀者自身的吐吶,重新連結身體感知與心智,達到深刻的冥思。 大卷伸嗣將於展會期間,參與CONVERSATIONS「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單元於3月29日下午5點舉辦的座談「Encounters in Encounters: When the Familiar Becomes Unfamiliar」。 繼續
-
2017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1 - 22 March 2017 預展|2017年3月21 - 22日 現場行為創作|2017年3月21 - 22日,3-4pm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17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舉辦台灣重要行為藝術家石晉華個展「行路一百公里」。展會於2017年3月23至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登場。 「行路一百公里」圍繞著同名作品展開。身為先天性糖尿病患者,「測量」是石晉華生存之所需,亦啟發了他的藝術創作,《行路一百公里》開始於藝術家2012年在彰化師範大學駐校期間,接著在2016年下半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進行第二階段的創作,並計畫於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預展期間於展會現場完成,之後於公眾開放日以靜態展示。延續長期以來的創作主軸「測量」及重要形式「行走」,石晉華將10公尺寬的兩張畫布分別固定在牆上與地上,手執鉛筆於牆上的畫布走畫,同時行走於鋪在地上的畫布,留下行路腳印。每當鉛筆鈍了,藝術家即以隨身的刀片削尖,繼續行走,筆屑則置入一玻璃罐保存,每次持續數小時,當藝術家走滿一百公里,也就完成了作品。 呼應《行路一百公里》,展位中亦呈現石晉華開始創作行為藝術之前,1987至88年間的早期素描作品。當時藝術家已經將行走作為平衡血糖的主要運動,而這些素描亦傳達了藝術家面對死亡陰影的恐懼與挫折,以及透過藝術創作找尋心靈出口的需求。之後,石晉華於1994年開啟了「走筆」系列的創作,以筆的耗損比喻為人的生命,而藝術家則自喻為筆的助理,在紙或畫布上走畫出一幅畫作,協助筆完成這一生的使命。藝術家在近期的作品中使用整管的油畫顏料為一期生命,圖像回應他早期的素描,呈現藝術家多年來的心境轉變,以及回應生命這場戰役的不同姿態。同樣屬於「走筆」系列,《走筆#163(轉山)》則以鉛筆繞行出層次豐富的山景,筆屑與最後留下的筆頭,也成為畫面的一部分,隱含以一生追求智慧的願力。 另外,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光映現場」(FILM),安卓藝術亦將呈現柬埔寨籍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的短片《獨白》(Monologue)。透過對於未曾謀面即逝去的姐姐的追尋,藝術家以切身又真情流露的獨白與寧靜的影像,開啟一段回溯與反思柬埔寨那滿是創傷的近期歷史的旅程。 關於Art Basel Hong Kong 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是全球一致推崇的國際藝術交流平台,每年於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和香港舉行的藝術展會,演示了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最高水平。三大展會各有其地區性意義,而作為亞洲最重要且品質最好的藝術博覽會,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地位隨著亞洲崛起而愈趨重要,來自全世界的一線畫廊皆在此展出,形成國際藝術群體交流聯繫的平台,是全球重要藏家、藝術機構、策展人與媒體必訪的盛會。 繼續 -
2017 藝術杜拜
15 - 18 March 2017 安卓藝術很榮幸於2017年杜拜藝術博覽會(Art Dubai)中以「心景」為名,推出石晉華、謝鴻均、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等三位藝術家的聯展。展會於2017年3月15至18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Madinat Jumeirah登場,預展為3月14日,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心景」呈現來自台灣的石晉華與謝鴻均,以及菲律賓的瑪莉娜.克魯斯的作品,三位藝術家分別從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透過創作提煉、演繹出深刻的人生風景。石晉華的「走筆」系列將一支筆的消耗,隱喻一期的生命歷程,而藝術家則自喻為筆的助理,在紙或畫布上走畫出一幅畫作,協助筆完成這一生的使命,自1994年開啟此系列至今,石晉華近期以一管管的油畫顏料為筆,展現豐厚的層次與肌理。《博德鲁姆海灘》承續走筆的觀念而多了一層訴求,石晉華面對世間苦難,以無情為有情,再現當今戰爭與難民潮的象徵性地點,思考生命的起滅與意義。 謝鴻均的創作總是深深根植於切身的生命經驗與環環相扣的思考辯證,並深入挖掘匍匐於當代歷程的生命課題。她以女性視角真誠地面對、剖析並擁抱生活種種,將身兼女兒、妻子、母親、教師、學者和藝術家等多重角色所經歷的掙扎、思辯、追尋與豐美,轉化為鋪陳綿密、蘊含多義性潛質的作品,交織成一知識性的象徵系統。她亦將日常手稿的展陳,轉化為承載記憶詩篇的立體創作,讓埋藏在創作背後的推敲、演練與拓展過程浮現,講述生活與創作縫隙間的來龍與去脈。 瑪莉娜.克魯斯的創作沿著家族留下的老屋、舊物與相片開展,她以個人處於當代的美學視角,綿密地回溯家族記憶與歷史,經過重新詮釋與編織,擴張為探討感情與記憶厚度、同時映照菲律賓近代歷史的創作體系。近年來克魯斯延續對家旅舊衣的探索,進一步帶入她曾經表現優異的抽象詮釋,局部擷取的衣裳在起伏之間展現了另一種風景,線頭、褶皺、剪裁邊緣與污漬共譜一幅幅迷人的圖像,蘊含豐富的表情。 石晉華、謝鴻均及瑪莉娜.克魯斯三位藝術家,一方面以創作聯結個人生命的底層經驗,另方面則從個人身體的行為、素描和回溯家族故事與記憶中創造出一種相近的流動性風景,在抽象和表現的兩種風格中融會出各自的藝術新貌。這三位同樣出自島嶼國度的藝術家,以海島人的敏銳與開放特性,在畫面內外營造一層又一層的流動之網,構築出東亞島嶼所獨有的藝術性格。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手法不同、氣質各異,相同的是,在澎湃而深刻的生命歷程。 繼續 -
2016 藝術杜拜
16 - 19 March 2016 繼2015年首次參展歐洲藝術博覽會Artissima之後,安卓藝術今年前往中東展出,於2016年3月16日至19日於Art Dubai藝術博覽會推出石晉華與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雙個展,博覽會預展於3月15日星期二登場。 在中東藝壇的首次登場,石晉華將展出「走筆」系列的精采作品。「走筆」系列是藝術家發想自1994年而至今仍持續進行的行為藝術創作,以筆為主角,首先為其拍照並記錄其基本資料,再以筆在畫紙或畫布上走畫,直至耗盡筆的自身,同時完成繪畫的創作,筆觸的痕跡猶如一生的作為,而磨滅卸解的鉛筆則是肉體無常的宿命。最終,藝術家將關於筆的記錄加以整理並輔以文字,製作成一份文件。展出作品之一《走筆#130》,別名「困獸」,藝術家將一大張紙鋪於地板上,以鉛筆從紙的外緣開始描繪,一圈一圈地將自己圍繞,直至被困在畫幅中心,同時地板上的磁磚格紋也形成印記留在紙上。《走筆#137》則以鉛筆在紙板上來回走畫出「OK」字樣,強勁的力道將紙板一層一層刮起,形成爆發力十足的視覺圖像。 大卷伸嗣的展出則以「漂浮」(Flotage)系列的近期作品為主,輔以「迴響」(Echoes)系列作品。在「漂浮」系列中,藝術家以波紋般的流動線條與媒材間的光影交錯形塑出層層疊影,產生了一種不斷變動、難以確切定義的流動物質,探索關於隱藏在人、物及空間之內,那些不被看到的時間、記憶與旅程。而關於過往歷程的記憶並非永恆不變,往往隨著時間而浮動、重疊、再度被建構,這內在的結構,正是藝術家意欲展現的內容。相對之下,「迴響」系列則是面對逐漸消逝之事物與時間的凝視,提出了藝術家關於新舊交替的所思所感。 石晉華與大卷伸嗣兩位藝術家,分從不同的生命經驗出發,其創作同時緊扣觀念性的發展,與視覺呈現上的高度美學要求。石晉華以黑色鉛筆於白紙上完成的「走筆」系列,對應大卷伸嗣以修正液塗畫出白色線條的「漂浮」,或用白色礦物粉繪製的「迴響」作品,從一種極度簡約的黑與白的對話中,啟迪和豐富了我們的觀念與心靈。 繼續
-
2015 Artissima藝術博覽會
6 - 8 November 2015 安卓藝術於2015年11月6日至11月8日於Artissima藝術博覽會展出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最新創作,博覽會預展及開幕酒會於11月5日登場。 瑪莉娜.克魯斯的創作沿著家族留下的老屋、舊物與相片而開展,她以個人處於當代的美學視角,綿密地回溯家族記憶與歷史,經過重新詮釋與編織,擴張而成為一探討感情與記憶厚度的創作體系,並且映照著家鄉菲律賓作為亞洲的一部分,自上世紀以來交融了西方殖民、現代化與經濟起伏的社會史。她在22歲時於家族老屋中的發現了一批由外祖母為藝術家母親與阿姨縫製的舊衣裳,這些舊衣自此成為她一系列創作的主軸。這些衣裳大多製作於1950或1960年代,承載著家族三代女人的生命故事:由祖母為她的愛女們縫製,如今成為孫女藝術創作的靈感泉源。 克魯斯在她近幾年的藝術實作中開始創作並展示出包含了大量繪畫的作品,這些掛在牆上的繪畫皆以畫布油畫處理,經過挑選的雕塑和裝置作品也運用在她所創造的延伸敘述中。但是,她所擁有並持續創作的這種多元媒材,卻在另一項材料可見而不可觸的反覆現身中找到了軌跡—織品。在和織品的關係中,克魯斯強調在她創作過程中一種有效的雙層轉變:從平乏的到記錄的,再從記錄的到藝術的。它們從美學及功利主義的目的出發,如今像是聖物和傳家寶般保存下來,成為轉化過的藝術品。她記述著穿衣者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將衣物轉化為她創作探索中的宣言,也成為她長程藝術實作中的其中一段歷程。 2015年Artissima展出的近作中,克魯斯延續她對織品的探索,藝術家進一步帶入她曾經表現優異的抽象詮釋,以一種具像抽象畫手法表現這些舊衣物。她透過的聚焦、取景與描繪,解構了舊衣的樣態與質地,刻畫出形式與肌理的美感,仿佛逼視心靈的最深處,觸碰了洋裝所承載那無法避免的「穿著與磨損」,引領我們回視過往並思索歲月帶給我們的啟示。於是,逝去的時光被召喚,與此刻重疊而凝結,舊衣經由克魯斯的創作而開啟了新的個體生命,紛雜的記憶與歷史,已經被重新提煉為純淨的心靈風景。 繼續 -
2015 上海藝術影像展
11 - 13 September 2015 上海藝術影像展是上海唯一呈現優質影像類作品的精緻博覽會, 2014年首屆推出即深獲好評, 今年盛會於9月11至13日在上海展覽中心登場, 將有來自各國超過50家畫廊參展。 安卓藝術將展出石晉華測量系列中的代表作品《穿量計畫》, 這也是此作品首次於市場完整展出。而在大會特別策畫的「 活動影像項目」中,安卓亦將展出崔廣宇2014年的錄像作品《 再來一次》, 期待您的蒞臨! 《穿量計劃》是石晉華在紐約MoMA PS1 當代藝術中心駐村期間,對該中心的周長所做的一次測量。首先,收集PS1 員工及駐村藝數家捐贈的衣服,逐一編號、穿上、拍照,最後共穿上77 件衣服,拍下77 張紀錄的影像。接著,逐件把這77 件衣服剪成布條,縫接成一大捲「布尺」,以之丈量PS1 的周長。最後,求出其總長為連結21 件衣服後的長度。 這個計劃將建築所慣用的測量單位相對化為人體相關的單位。這21 件衣服曾經包圍了藝術家的身體,現在則包圍了PS1 一圈。這些衣服,隱隱顯示出藝術機構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與角色。 繼續